本书内容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卷,以词条形式向读者介绍了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技术和手段、气象学相关学科、气象组织和活动、大气污染与防治五个部分的内容。本书内容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一版、二版的相关条目加以改写,另配以100多幅精美图片,增强了本书作为大众读物的易读性
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注意,在中外古籍中都有丰富的记载。但在16世纪以前主要是凭目力观测,除雨量测定外,其他特性的定量观测,则是17世纪以后的事。从地面气象观测到高空气象观测,再到现在的大气遥感探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观测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本书将带着你从气候观测开始,探寻天气的奥秘。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是代表国家最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权威工具书。全书的编纂工作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先后有三万多名各学科各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参与其中。1993年按学科分卷出版完成了第一版,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2009年按条目汉语拼音顺序出版第二版,是中国第一部在编排方式上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百科全书是一种用于查检知识和事实资料的工具书,但作为汲取知识的途径,百科全书的阅读功能却被大多数人所忽略。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功能,尤其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系列丛书的方式推出了面向大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为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目标,在学科内容上,选取与大众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或知识领域,如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在条目的选取上,侧重于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条目;在编纂方法上,为增加可读性,以章节形式整编条目内容,对过专、过深的内容进行删减、改编;在装帧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书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封面和版式设计更加注重大众的阅读习惯。因此,普及版在充分体现知识性、准确性、权威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读性,使其兼具工具书查检功能和大众读物的阅读功能,读者可以尽享阅读带来的愉悦。
百科全书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覆盖人类社会各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知识海洋。有人曾说过: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而知识重在积累,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的出版,让百科全书走进千家万户,切实实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 气象观测那点儿事
气象观测
气象观测站
气温观测
湿度观测
百叶箱
气压观测
风观测
云观测
大气能见度
自动浮标气象站
第二章 探寻天气的奥秘
大气遥感
电离层探测
飞机气象探测
无线电探空仪
气象雷达
气象气球
气象塔
气象卫星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防雹
人工消雾
人工增雨
播云催化剂
天气图
卫星云图
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预报
气候监测
气候资源
气候区划
第三章 大气的学问
大气科学
气象学
航空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大气物理学
大气光学
大气电学
大气化学
动力气象学
大气热力学
大气动力学
天气学
气候学
物候学
年轮气候学
第四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监测
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
颗粒物
冷岛
全球变暖
酸沉降
农业气象灾害
森林气象灾害
第五章 气象组织和活动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
世界气候计划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天气监视网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中国气象观测网
中国气象局
大气保护国际条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