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受关注、具社会影响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载人航天技术(套装上下册)》介绍了载人航天的意义、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以及宇宙环境与天体运行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较系统地阐述了载人航天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与航天员、航天器发射/测控/回收、空间应用等相关的载人航天技术的基本知识、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受广泛关注、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自1961年人类首位航天员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载人航天活动从未间断。与其他航天活动相比,载人航天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人(航天员)参与整个飞行过程。
航天员是乘坐航天器从地球表面起飞,穿过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飞行或踏上其他天体表面的。因此,他们必须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技术理论,如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地球物理学、宇宙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和宇宙航行学等;还必须熟悉与航天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包括火箭推进原理,航天器的系统组成和部件结构,空间导航、制导与控制,测控与通信等。为了满足航天员培训的需要,1997年策划出版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过去了,世界载人航天发展迅猛,中国载人航天在突破近地轨道飞行技术和载人深空探测技术准备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也加深了人们对宇宙空间与自身的认识。基于此,我们重新编撰此书,试图反映载人航天的新成就、新进展,形成《载人航天技术》这部著作。
本书还可为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作为航天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本书共24章。
第1章至第9章,主要介绍了载人航天基本理论。第1章概述了载人航天的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对各种航天器作了简要介绍;第2章至第6章主要介绍有关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详细叙述了与空间飞行关系密切的近地空间环境,概括了观测天文学的主要内容,叙述了太阳系有关天体的基本特点,描述了地球、太阳与有关天体的运动特性,讨论了星座的特点及其观测,引出了天球的概念,给出了天球坐标系的定义及其换算关系,说明了引入复杂计时系统的必要性,建立了几种时间系统的换算关系;第7章着重描述航天器在地心引力作用下作轨道运动所遵循的一般性规律,并对轨道摄动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和分析;第8章通过引入“星下点”的概念,详细叙述了在航天器上进行对地观测的理论知识;第9章简要介绍了奔月和行星际飞行的基本知识,包括碰到的问题和可能的飞行方式。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宇宙概述
第3章 近地空间环境
第4章 天体的观测
第5章 天球坐标系及其变换
第6章 时间与历法
第7章 轨道原理
第8章 星下点与在轨观测
第9章 星际飞行轨道
第10章 载人航天器介绍
第11章 载人飞船
第12章 发射与入轨
第13章 飞船应急救生
第14章 返回与着陆
第15章 测控系统
第16章 通信系统
第17章 飞船制导、导航与姿态控制
第18章 轨道测量与跟踪
第19章 航天医学工程学
第20章 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
第21章 交会对接技术
第22章 空间站技术
第23章 深空探测技术
第24章 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