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探讨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规律,进而思考该学科育人的规律、方法和科学性。从学理层面分析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过程、结果,以及教师应给予的相应激励和评价,力图在学习习惯养成和思维品质形成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语文是高考的“战略高地”。“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凸显了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得到语文?本书内容是笔者从教三十年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经验总结,其中的有些做法或许能为读者提供一点借鉴。或许能为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打开另一条通道。语文学习,语文育人;学生自育,同伴互育,师生共育;立德,立志,立习惯,“语文”功不可没。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著者突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解决,基于学生实情,突破关键思维,力争深入浅出和旁征博引,追求走向更好。
序 做一个心中有“爱”的老师
我的一生就三个爱好:读书、教书、思考。
我爱读书,因为喜欢读书,所以特别仰慕我中学时的两位语文老师,一位是教我初中语文的陈久忠老师,他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诵读过两篇小说——《陈伊玲的故事》《杨花似雪》,打开了我语文世界的大门;一位是教我高中语文的丁德志老师,他是个书迷,天天沉浸于书的海洋。因为丁老师住校,所以我们几位语文爱好者能有机会跑到他的书房,听他给我们讲书。
那时,青葱年少,特别神往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读书生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他们那样有一独居小室,闲来手把书卷,时而细嚼慢咽所读之物,时而摇头晃脑陶醉其中,仿佛整个世界无他,只有自己存在。
因为这两位老先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染,最终我也成了一名语文世界的默默耕耘者。
我“爱”教书是“被迫”的,中学时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我因为惧怕物理老师而在分科时被迫选择了文科;学文科时对历史感兴趣,是历史老师的得意小徒弟,可由于受“语文老师读书惬意”的诱惑而强迫自己转移学科爱好,曾在夜晚油灯下手抄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高考报志愿时,因为自己的经商梦太高,报考的商务类学校没录取而被迫复读;第二年高考又因为语文分数稍高而被大学中文系录取,大学毕业后做了中学语文老师。
我爱思考,这源于我从入职的那天起就做班主任。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又是责任、使命最大的主任,因为事关孩子的未来,事关孩子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幸福。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六年,其间发生过很多很多的故事,当然也有事故。我的理解是,做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用心经营的营生,来不得半点的马虎,需要从事者倾尽全身心为之。班主任工作,最考量老师们的爱心、耐心、恒心,也最考量担当者们的智慧和思考力,因为每天每时孩子们都在成长,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们思考、动脑、想办法……思考,成了我的必修的内容。
因为有思考的习惯,我锻炼了大脑,提升了智慧,使得“思考”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当然,教师心中必须对学生还有“爱”,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成为教师的必需特质,更是我教书育人的前提。
教师这个职业很特殊,因为是每天要和不同的孩子及其家长打交道,是和“育人”的事情打交道,所以在向学生施加爱、撒播爱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我的育人能力,并习得了育人的有关心得。
“育人”育什么?是育学生的道德,育学生的意志,育学生的心灵,育学生的品质,育学生的习惯。
我有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写得最多的就是“育人”方面的心得。时间久了,写的东西也有三四十万字了。这些东西有我的教育思考,有我的生活启发,也有我的待人接物的体会。
我一生没写过书,发表的文章也不多,因为个人的认识问题,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达不到发表、出版的水平。
这次出书,没有其他目的,只是想把自己三十年来的教育思考沉淀下来。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同行,献给我的学生们。借此启迪他们多做实事,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
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做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做一个心中有使命的人,为你、为我、为学生、为后代、为祖国、为民族。
陈德收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三十年,热衷于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秉持浓郁的学科教育情怀,是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追求者、“高效课堂提问”的研究者、“生本课堂”教学的探索者、“有效作文”教学的实践者。
目录
第一篇改变,先从教师自己开始
003 / 改变,从自己开始
004 / 每天,都要不断更新
005 / 时间很珍贵,关键在抓住
006 / 提高尊重他人的能力
008 / 需要,需要不断调整
009 / 学会“攀比”
010 / 学习“笑对人生”
011 / 坚信凡事都有多种做法
012 / 做个爱好写作的教师
014 / 写作,从日记(随笔)开始
第二篇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019 / 要教书,更要育人
020 / 育人当育大写的中国人
021 / 利用好课堂这个育人阵地
022 / 写日记,是个不错的自我教育选择
023 / 引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024 / 育人重在培养良好的习惯
025 / 班会,育人的主渠道之一
026 / 巧设学科活动,寓教于其中
第三篇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属性
031 / 教师,必须专业化发展
033 / 教师的基本功
034 / 专业发展,需要计划
037 / 学生做“助手”,“我”来做主导
038 / 多读、多仿、多写
039 / 为学生讲一些教材以外的东西
040 / 致W老师的一封信
第四篇做教育,需要有一份情怀
045 / 做教育,需要情怀
046 / 用诗文做教育
047 / 教育是有灵魂的
048 / 教育,其实很简单
——有感于李镇西“你自己是一摊烂泥,
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恨铁不成钢’”
049 / 孩子得“哄”
051 / 例说“成长”
052 / 由“父子冲突”说起
053 / 做好自己
054 / 与课代表的第一次接触
055 / 再说“成人”
056 / 教师,要在乎你的一举一动
057 / 命运,不全掌握自己手中
058 / 批评和鼓励都是需要的
058 / 生活处处皆学问
059 / 坚持,就成特色
060 / 与孩子聊学习
061 / 与孩子聊读书
061 / 由训练东子的口齿不清说起
062 / 孩子需要“规矩”,也需要表扬
063 / 也说“教育”
064 / 孩子成人,成在家长手里
065 / 做个懂教育的家长
066 / 值班“风波”
069 / 请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070 / “乱堂”之后
第五篇语文教育,让我不断净化心灵
075 / 潜滋暗长,润物无声
076 / “爱”的传递
078 /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079 / 《光影·梦想》卷首语
081 / 钱学森之“教育思想”
082 / 求学赋
083 / 蜕变
——班刊《陈家村文摘》序
084 / 思考远没有停滞
——《高三一班日记选》(序言)
087 / 我看“日记”
089 / 微培训:让我们的孩子读起来
091 / 致生日教师的一封信
第六篇一种不错的心灵成长方式
095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博观”与“约取”
103 /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111 / 发挥“课”之功能,提升“文”之素养
115 / 推进“整书阅读”,落实“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教学思考
117 / 学课文,讲故事
122 / 以学定教,和谐共生
——课堂文化
129 / 语文课应还语文学习之本色
第七篇写作教学,教学生学会写作
143 / 赢·经心·理念
147 / 作文得高分,应该不是梦
152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58 / 瞄准靶心,射出利箭
164 / 符合要求,扣题释题
174 / 阐释清楚,讲清道理
179 /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187 / 选材新颖,用材精当
192 / 写好片段,运思成文
206 / 作文“升格”,赢得精彩
第八篇课堂教学应先“入模”,再“出模”,后“创模”
222 / 《鸿门宴》之教学设计
228 /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双起”“双对”法
229 /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教学设想
230 / 蔺相如:因为责任而智,因为使命而勇
231 / 廉颇,乃大丈夫也
232 / “司马迁读写”专题教学思考
234 / 《伶官传序》之教学心得
第九篇评课是一门艺术
239 / 能否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精准”些
240 / 评LL执教《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241 / 评WHL执教《伶官传序》
243 / 评ZYJ老师执教《五台山上的白杨》
244 / 听ZLQ老师的课有感
245 / 与WHL老师商榷作文课的上法
246 / 青年教师“风采杯”展示后的思考
第十篇阅读,成就语文教育人生
251 / 读《解读语文》有感
253 / 读《觅渡》有感
254 / 语文值得学习
——读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一文有感
255 / 学会思考,优秀作文写作的牛鼻子
——读《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有感
261 / “名著阅读”助推学生成长
——学生在“名著阅读”开展活动中的成长情况
第十一篇随笔,当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269 / 多元、理性、客观:批判性思维教学
270 / 给学生一个高分,给学生一种肯定
271 / 写作应有读者意识
271 / 作文当以情感人
273 / 跋一个人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