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黄瑞贞、陶雪娟、赵庆华副研究员等编著与修订。本书自出版以来已多次重印,印数已达18万余册,深受读者欢迎。应读者要求笔者给予修订。第2版保留了原版的各章,但对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对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调整为生长基质和环境条件;对金针菇的良种介绍增加了4个品种;对栽培方法和管理增加了5项内容;对病虫害及其防治,增加了3项内容。修订后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技术先进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合食用菌种植专业户、食用菌生产场合加工厂工作人员阅读。
金针菇是古今中外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当今市场上十分走俏的天然保健食品。据**研究,金针菇还含有少量的牛磺酸,对大脑有益。所以,金针菇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保健食品。
本书第2版保留了原版的各章,但对内容进行了调整补充:对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调整为生长基质和环境条件;对金针菇的良种介绍增加了4个品种;对栽培方法和管理增加了5项内容;对病虫害及其防治,增加了3项内容。
第一章 概述
一、金针菇的分布与人工栽培概况
二、金针菇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一)金针菇的营养价值
(二)金针菇的保健价值
第二章 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一)菌丝体
(二)子实体
(三)子实体形态类型
二、生活史
三、生长发育条件
(一)生长基质
(二)环境条件
第三章 金针菇的制种设备、仪器及用具
一、清洗室与配料室
(一)清洗室
(二)配料室
二、灭菌室及灭菌设备
(一)灭菌室
(二)灭菌设备
三、接种场所和接种用具
(一)接种场所
(二)接种用具
四、培养室及培养设备
(一)培养室
(二)培养设备
第四章 金针菇的制种技术
一、母种的制作技术
(一)母种培养基的材料
(二)母种斜面培养基配制
(三)母种的分离和扩大培养
二、原种的制作技术
(一)原种培养料的配制
(二)装瓶
(三)消毒灭菌
(四)接种与培养
三、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一)栽培种的容器
(二)灭菌
(三)接种与培养
四、液体菌种的制作技术
(一)液体菌种培养液的制备
(二)液体菌种的培养
(三)液体菌种的使用
五、菌种质量鉴别与出菇检查
(一)菌种质量鉴别
(二)出菇检查
六、菌种保藏
(一)继代培养低温法保藏
(二)其他方法保藏
第五章 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一、良种介绍
(一)三明1号
(二)杂交19号
(三)金针菇FV-088菌株
(四)金针菇8909菌株
(五)金针菇FV-9菌株
(六)金针菇FV-50号菌株
(七)金针菇FV-2153菌株
(八)金针菇FV-89菌株
(九)金针菇长坂1号
(十)金针菇F-7菌株
(十一)金针菇F-21菌株
(十二)昆研F 908菌株
(十三)黔朴6号
(十四)FL 21菌株
(十五)FLS-10白色杂交菌株
二、栽培适期一
(一)北方地区的栽培适期
(二)南方地区的栽培适期
三、培养料的准备
(一)主料培养料的准备
(二)辅料培养料的准备
(三)培养料的配方
四、栽培方法及高产管理技术
(一)瓶栽
(二)袋栽
(三)床式生料栽培
(四)室外保护地栽培
(五)袋堆积排放两头出菇栽培
(六)人防地道栽培
(七)地沟栽培
(八)套袋栽培
(九)脱膜卧地栽培
(十)富碘栽培
五、金针菇病虫害防治
(一)菌种生产及菌袋培养阶段的杂菌污染
(二)污染杂菌的控制
(三)栽培过程中的子实体病害
(四)害虫
(五)子实体的生理性病害
第六章 金针菇的采收、分级与加工
一、金针菇的采收
二、金针菇的分级
三、金针菇的加工
(一)金针菇保鲜
(二)金针菇清汁制罐
(三)金针菇盐渍
(四)金针菇干制
(五)金针菇等外品、下脚料系列产品开发
附录
(一)食用菌培养料的碳与氮之比
(二)食用菌生产常用化学试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