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发展报告2018——聚焦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
定 价:69 元
- 作者:白永秀 等著
- 出版时间:2018/11/1
- ISBN:9787513654685
-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99.2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本书以中国和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层面和历史层面的研究对象是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一般;在现状、实践和政策层面的研究对象则聚焦西部,即西部地区的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特殊。主要涉及对中国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及其逻辑的分析,对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理论框架和机制体现的构建,对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其问题和案例的分析,对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创新的分析。
系统研究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对于我们认清中国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与现状、把握其问题本质、评估现有政策并指出政策创新方向,以*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阶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解读、模式总结、典型个案、成效问题等方面,多属于实践层面的研究,尚欠缺深入的研究。本书正是针对以上四方面已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对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和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理论框架、机制体系和政策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对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背景与意义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根本目标,也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贫困问题极为重视并作出了不懈的减贫努力。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封建土地私有制遗留下来的贫困现状,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彻底的土地制度改革,并在随后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农民脱贫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同时,通过交通道路、农田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五保制度等手段改善农村贫困现状。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能力有限,对农村贫困问题的应对只能通过小规模、救济型的方式进行,进展缓慢,成效微小,在一些特殊阶段与特殊年代甚至造成了贫困问题的加剧。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同时,为了配合实现三步走战略,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家开始转变扶贫思路,逐步以开发式扶贫代替救济式扶贫。1986年,国家设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即如今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前身,标志着开发式扶贫在我国正式启动。19862000年,国家通过设立与行政体制相配套的扶贫开发办公室,以贫困县为重点,着力解决普遍性的贫困问题;20012012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并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481万个贫困村,以贫困村为着力点,通过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安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区域性贫困,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根本性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贫困问题的有效改善,进入21世纪的第2个十年,原有扶贫思路下减贫措施的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减贫成效有所降低、出现瓶颈,由县到村的扶贫虽不断深入推进,但依旧难以有效聚焦到个体,同时,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现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贫困中的关键少数问题仍得不到彻底解决。
面对扶贫减贫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特别是针对剩余贫困中多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状况。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通过由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在2015年6月的贵州考察与2015年10月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分别提出了六个精准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扶贫要求和五个一批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脱贫措施,成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其中,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成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一深层贫困问题的根本办法,强调通过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搬迁安置,以完成在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01_1579703html,取得了21世纪以来最大的减贫成效。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实现全面脱贫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一工程能否顺利开展且达到预期目标,直接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
系统研究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对于我们认清中国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与现状、把握其问题本质、评估现有政策并指出政策创新方向,以最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现阶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解读、模式总结、典型个案、成效问题等方面,多属于实践层面的研究,对于以下几方面重大问题尚欠缺深入的研究:
第一,现有研究对于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和本质尚欠缺足够的讨论。易地移民搬迁自古有之,无论中外都曾大规模发生过,它们与今日中国所发生的易地扶贫搬迁关系如何、区别又在何处,这需要对易地移民搬迁的历史演进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提炼出演进的若干特征。把握易地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明了当前正在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并力图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二,现有研究对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本质和理论逻辑缺少深入研究,更缺少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的研究。事实上,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脉络和变迁特征透露了易地移民搬迁的内在属性,呈现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内外部、主客观因素,对易地移民搬迁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并构建一套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加系统、全面、深刻地把握其本质,厘清其作用机理。
第三,现有研究缺少对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机制的深入研究。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涉及农村贫困户从搬迁到安居、从就业到致富、从迁入到融入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这需要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提供一系列的机制,帮助贫困户提高和构建各种能力,以对应每个变化和调整。而且,对易地移民搬迁历史的清晰认识和对理论逻辑的深入分析,将帮助我们认知易地移民搬迁的实践逻辑,并推动易地搬迁精准扶贫工作的创新。
第四,现有研究缺少对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系统研究。西部地区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2016年年底,我们研究团队成功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正是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精准扶贫机制、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创新研究。考察现有研究,对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和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更多地停留在定性层面,定量研究并不多见。对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研究,能够为政策制定和政策创新提供切实的方向。
《中国城乡发展报告2018聚焦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以下简称《报告2018》)正是针对以上四方面已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对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和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理论框架、机制体系和政策创新进行深入分析,对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
02对象与方法
《报告2018》以中国和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层面和历史层面的研究对象是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一般;在现状、实践和政策层面的研究对象则聚焦西部,即西部地区的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特殊。主要涉及对中国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及其逻辑的分析,对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理论框架和机制体系的构建,对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其问题和案例的分析,对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创新的分析。
《报告2018》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可以总结为三个相结合:
第一,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政策问题。所以,本书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在理论上,我们亟须回答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居于什么样的位置、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回答易地搬迁和精准扶贫是什么关系等问题。理论不明将导致认识不清,认识不清又将导致政策混乱,本书就是要重点回答这些理论问题。在政策上,我们亟须构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并分析研判新时代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政治的效果,并给出政策创新的方向和具体建议。
第二,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所以本书坚持将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在历史研究方面,我们对中国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进行了分阶段的研究,并在对历史事实的梳理中总结出了中国特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逻辑。在现实研究方面,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三,整体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既是一个宏观问题,也是一个微观问题,所以,本书坚持将整体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在整体研究方面,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细致刻画了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并提炼出西部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案例研究方面,随着新时代以来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西部已经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案例,我们研究团队选取其中一些典型的地方实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陕南地区、云南大关、贵州大方三个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西部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特殊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地方的成功经验等。
03思路与框架
《报告2018》聚焦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问题,突出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政策、从历史到实践的逻辑,按照理论与现实背景刻画历史逻辑分析 理论框架架构机制体系构建(机制分析)现实分析政策分析的研究思路展开(见图0-1)。具体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本书将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问题放置在产生这一问题的本源性问题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进行研究。重点讨论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扶贫问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易地搬迁精准扶贫。
第二,重点探讨了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及其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理论框架。历史演进及其逻辑共涉及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国扶贫的历史演进与逻辑,第二层次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历史演进与逻辑,第三层次是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程与逻辑,这三个层次是逻辑上的包含关系和时间上的递进关系。理论框架源自对历史现实和逻辑的分析,在三个层次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维空间理论的六个精准与易地扶贫搬迁的逻辑关系框架和分析框架。
第三,构建并细致分析了新时代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针对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部分群众不愿搬、搬不出、搬迁后稳不住、难致富、社会保障水平低、难融入安置地的社群和文化、搬迁过程中参与主体用力不协调等七方面问题,提出应构建包含宣传动员机制、搬迁补偿机制、生计接续机制、能力提升机制、社会关系网络拓展机制、公共服务保障机制、联动协作机制等七方面机制组成的机制体系,破解七方面的问题。
第四,本书剖析了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易地搬迁工程的实施使西部地区贫困规模大幅缩小,但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收入结构有待优化;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改善明显,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有待完善;贫困地区卫生医疗条件改善显著,但文化教育配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易地搬迁总体进度稳步推进,但剩余搬迁任务仍然艰巨且省际差异较大。同时,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五,接续现状分析,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本书通过实地调研,选取了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别是陕南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案例、云南省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案例、恒大集团大方县产业扶贫案例。
第六,本书探讨了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创新。包括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内容、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政策创新和政策建议等。具体内容围绕财税、金融、土地、社会治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等六方面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展开。
图0-1《城乡报告2018》的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04特点与创新
《报告2018》有以下特点和创新:
第一,在历史研究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特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三个层面的历史及其逻辑。可以说,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特色的反贫困史。本书就对经多年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了其演进逻辑。特别的,对新时代以来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分析提出了其运行的逻辑。
第二,在理论研究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分析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基于多维空间理论的六个精准与易地扶贫搬迁逻辑关系框架。
第三,在现状研究方面,充分搜集各类最新官方数据,从各个角度对中国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对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四,在政策研究方面有两点创新。一是创新性地构建了由宣传动员机制搬迁补偿机制生计接续机制能力提升机制公共服务机制社会网络拓展机制联动协作机制等七个机制构成的易地扶贫搬迁机制体系,从而保证愿意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有保障好融入协同化等七大目标的实现,并深入阐述了七大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具体到财税、金融、土地、社会治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本六方面政策,分析了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六方面政策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创新。
1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与易地扶贫搬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科学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背景与内在逻辑,必须将其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受城市偏向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成为破解乡村发展困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现行标准下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现阶段应立足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农村精准扶贫有效对接、深度契合,形成多主体参与(政府、市场、社会)、多路径协同、多目标融合(乡村治理与扶贫)的农村贫困治理模式,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到2020年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在此过程中,应把易地移民搬迁置于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易地移民搬迁在推进精准扶贫、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白永秀,1955年生,陕西清涧人,教授、博导。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负责人;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及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永秀智库理事长,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围绕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理论与西部经济发展三个研究方向,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
0导论
01背景与意义
02对象与方法
03思路与框架
04特点与创新
1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与易地扶贫搬迁
11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111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发展困境
112城市偏向是造成乡村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
113由偏向到融合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逻辑
114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12乡村振兴中的扶贫问题及其阶段划分
121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22乡村振兴的扶贫阶段划分
123乡村振兴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方略
1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易地搬迁精准扶贫
131易地扶贫搬迁与精准扶贫的内在关系
132乡村振兴现阶段推进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思路
2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史演进与逻辑
21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历史演进与逻辑
211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历史演进
212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演进特征
213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逻辑
22易地扶贫搬迁的历史演进与逻辑
221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历史演进
222易地扶贫搬迁的逻辑
23新时代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历程与逻辑
231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的历程
232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主要难点
233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的逻辑
3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理论框架
31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理论渊源
311精准扶贫的理论渊源
312易地扶贫搬迁的理论渊源
32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文献综述
33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理论框架
331六个精准与新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的逻辑关系
332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易地扶贫搬迁的逻辑关系
4新时代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机制体系的构建
41构建背景
42文献综述
421文献综述
422文献述评
43机制体系
431总体思路
432具体内容
433七大机制间的相互关系
434机制特点
44实施路径
5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51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现状
511西部地区贫困现状
512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
513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成果总结
52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特点
53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中的问题
6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
61陕南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的案例研究
611陕南自然与社会环境概况
612陕南易地移民搬迁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613陕南易地移民搬迁促进精准脱贫的案例分析
614经验总结与政策启示
62云南省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案例
621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体情况
622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做法
623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经验借鉴
63恒大集团大方县扶贫案例
631理论阐述与文献综述
632恒大集团实施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实践
633进一步的建议
7新时代西部地区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政策创新
71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内容
711财税政策
712金融政策
713土地政策
714社会治理政策
715社会保障政策
716人力资本政策
72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存在的问题
721财税政策困境
722金融政策困境
723土地政策困境
724社会治理政策困境
725社会保障政策困境
726人力资本政策困境
73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创新
731财税政策创新
732金融政策创新
733土地政策创新
734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735社会保障政策创新
736人力资本政策创新
74西部地区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政策建议
741多元平等、协同参与,构建移民搬迁精准扶贫
协同体系
742精准公平、全程发力,确保搬得出
743生计发展、社会适应,促进稳得住
744资产建设、社保兜底,助力能致富
附录
附录1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附录2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
附录3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附录4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附录5中国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