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人类生活休戚与共,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亘古不衰。近几十年,和平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源于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是和平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成果。约翰·加尔通被称为“和平学之父”,是和平学的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加尔通的和平思想突破了以往“避免战争”这一狭小关注点的束缚,认识到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解释力的盲区,将和平问题提升至寻求平等的相互关系的规范高度,不仅为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今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更为和平学的继续发展拓宽了研究范围,提供了研究动力。
《青年学者文库:加尔通和平思想研究》以加尔通和平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归纳总结加尔通和平思想以把握其理论精髓,加深对和平学的理解和认识,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理论构建和当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和平与人类生活休戚与共,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亘古不变。近几十年,和平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源于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是和平学研究者持续研究的成果。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以下简称加尔通)被称为“和平学之父”,是和平学的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在加尔通之前,对和平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从属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受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和平研究一直将战争等相关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1959年,加尔通组建了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并创办了《和平研究杂志》这一专业期刊,标志着和平学开始作为系统理论学科而存在。加尔通扩展了和平的内涵,认为我们所追求的和平不应该只局限于废止战争等直接暴力的“消极和平”,更要实现去除阻碍人们自我实现机会的“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的“积极和平”。这一和平概念将反对直接暴力与反对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相整合,既关注暴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又探究暴力产生的结构性因素,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寻治愈良方。加尔通和平思想的形成突破了以往“避免战争”这一狭小关注点的束缚,认识到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解释力的盲区,将和平问题提升至寻求平等的相互关系的规范高度,不仅为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今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更为和平学的继续发展拓宽了研究范围,提供了研究动力。
王梦,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10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政管系国际政治专业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和平学及国际政治理论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市级多项课题,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沦文数篇。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和平与和平学的重要性
(二)加尔通在和平学学科的重要影响
(三)和平学在中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和平学
(二)关于加尔通个人思想的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四、思维路径、研究方法
(一)思维路径
(二)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创新点
第一章 和平与和平学
一、何为和平
(一)西方和平思想探源
(二)东方和平思想探源
二、何为和平学
第二章 加尔通和平思想的形成背景与理论渊源
一、加尔通和平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时代格局的影响
(二)地缘政治的影响
(三)个人经历的影响
二、加尔通和平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
(二)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三)以索罗金为代表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理论的影响
(四)甘地思想的影响
(五)佛教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加尔通和平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形成阶段
(一)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反思
(二)作为导向性科学的和平研究
(三)和平的重新定义
二、深化成熟阶段
(一)《进攻性的结构理论》
(二)《暴力、和平与和平研究》
(三)《帝国主义的结构理论》
三、继续发展阶段
(一)发展问题
(二)文化转向
第四章 加尔通和平思想的核心概念
一、暴力
二、冲突
三、和平
(一)和平的内涵
(二)和平的实现方式
(三)和平与发展
(四)和平与文化
第五章 加尔通和平思想的特点、贡献与局限
一、加尔通和平思想的特点
(一)开放多元
(二)温和折中
(三)注重实践
二、加尔通和平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一)加尔通和平思想的贡献
(二)加尔通和平思想的局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