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复旦大学中文学科建立以来包括许宝华、汤珍珠、汤志祥、邵慧君、平悦铃等先生关于吴方言方面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报告等二十三篇,并根据内容分为上海方言篇、吴语概论及吴语语法篇、其他吴语方言点语音研究篇、吴语文献篇四辑。书后附有编后记总述本书主要内容及编选原则等。
丛书简介:《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是一套为庆祝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所出版的丛书。该丛书是一套反映了复旦中文百年学术传统、源流,旨在突出复旦中文学科特色、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编选集。
复旦中文系吴语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并在多个方面取得杰出成就。本卷以上海方言、吴语概论及吴语语法、其他吴语方言点语音研究、吴语文献为纲,尽可能展现了吴语研究的各个侧面。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的开始,追溯起来,应当至1917年国文科的建立,迄今一百年;而中国语言文学系作为系科,则成立于1925年。1950年代之后,汇聚学界各路精英,复旦中文成为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重镇,始终处于海内外中文学科的最前列。1980年代以来,复旦中文陆续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1981年)、古籍整理研究所(198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05年)、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2014年)等新的教学研究建制,学科体制更形多元、完整,教研力量更为充实、提升。
百年以来,复旦中文潜心教学,名师辈出,桃李芬芳;追求真知,研究精粹,引领学术。复旦中文的前辈大师们在诸多学科领域及方向上,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们在学问博通的基础上,勇于开辟及突进,推展了知识的领域,转移一时之风气,而又以海纳百川的气度,相互之间尊重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造成复旦中文阔大的学术格局和崇高的学术境界。一代代复旦中文的后学们,承续前贤的精神,持续努力,成绩斐然,始终追求站位学术前沿,希望承而能创,以光大学术为究竟目标。
值此复旦中文百年之际,我们编纂本丛书,意在疏理并展现复旦中文传统之中具有领先性及特色,而又承传有序的学科领域及学术方向。其中的文字,有些已进入学术史,堪称经典;有些则印记了积极努力的探索,或许还有后续生长的空间。
回顾既往,更多是为了将来。我们愿以此为基石,勉力前行。
陈忠敏,1962年生,上海人。1984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和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美国伊阿华大学东亚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2004年任教于浙江大学,同年晋升为教授。留美期间,受教于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丁邦新、W. South Coblin、James A. Matisoff、John J. Ohala、张洪年等教授。学习和研究领域涉及历史语言学、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等。是历史语言学领域里最早提出历史层次法研究的学者之一。发表语言学著作七部(包括个人或与人合作),在大陆、台湾、香港、美国、德国等地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教学方面,1987年任教于复旦大学,也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东湾校区、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所任教。
陶寰,浙江绍兴人,1968年生。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1996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汉语言文字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侧重于吴语研究。主要兴趣是汉语方言语法和汉语方言史研究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