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道尔的整个理论的目的并不限于在一般认识论内的(方法论的)自我纠错的举措,它涉及的是整个地改变我们对作为认识的主体与自然的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的大问题。麦克道尔的哲学对当代哲学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它带有鲜明的哲学的病理治疗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 麦克道尔的哲学不是理论建构的,而是理论静默的。他的哲学对现代哲学各个领域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都具有方法论变革的意义,特别是他在为其病理治疗的哲学辩护的同时,所提出的zui低限度经验主义,这也是一种否定一切理性中介概念的“自然化的柏拉图主义”。本书首先指出麦克道尔的zui低限度经验主义对现代哲学的客观的感知模式的幻觉的揭示,以及麦克道尔的zui低限度经验主义反客观的感知模式所带来的争论和反对的一些内在原因,其次是在有关知识论的问题上,麦克道尔的zui低限度经验主义抵制现代自然主义、语义推理主义(融贯论)和超自然主义的内在原因,zui后是麦克道尔为其zui低限度经验主义所奠定的自然本体论基础。
刘钢,1961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1995年以来,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哈贝马斯、康德、黑格尔、德里达的哲学的学术论文。近年来出版有《哈贝马斯与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真理的话语理论基础》,发表论文有《康德历史哲学的内存性质和特点》(《复旦学报》1995年第4期)、《康德目的的论思想的精神原则及其时代意义》(《哲学研究》1996年第4期)、《一种从黑格尔元批判出发的认识批判:评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对知识与人类兴趣的关系的理解》(《复旦学报》1998年第6期)、《超越自由语言和共和主义——哈贝马斯的程序民主》(《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等。
导论
第一章 用康德的知性自发性概念超越心灵与世界的二元论
第一节 分析哲学的康德转向
第二节 康德的形式二元论以及它对实质的二元论的隐秘世界的揭露
第三节 康德的形式二元论与麦克道尔的统一的经验概念
第四节 把康德哲学推向黑格尔阶段
第二章 用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论构建心灵与外部世界的理论
第一节 从康德走向黑格尔的两条不同道路
第二节 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辩证法中的概念无界论
第三节 黑格尔与知识的内在性
第四节 黑格尔论主体性、互主体性与客观性
第三章 客观化的感知模式批判
第一节 没有概念的内容
第二节 没有内容的概念
第三节 概念无界论
第四节 走向语义经验主义
第四章 内在经验的真实性
第一节 表征理论的缺点与积极的现象主义辩护的有限性
第二节 物理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冒进与麦克道尔的拨乱反正
第三节 反私人语言论辩中的问题
第四节 自我指称的经验实在性
第五章 理性与自然对立的假相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自然主义、还原论的自然主义与开明的自然主义
第二节 现代自然主义所带来的世界理解的困境
第三节 第二自然
第四节 第二自然作为世界理解的前提
第五节 对理性与自然的对立的克服
第六章 戴维森反心理主义的后果及其可能的出路
第一节 戴维森的语言的客观化模式
第二节 经验主义的第三个教条?
第三节 “因果约束”还是 “合理性约束”?
第四节 第三种先验论辩:经验析取的可能性
第七章 匹茨堡学派的观点分歧
第一节 匹茨堡学派的观点分歧(一):感知经验的问题
第二节 匹茨堡学派的观点分歧(二):推理主义的问题
第三节 重新反思塞拉斯对经验主义的重建
第四节 混合型知识论的悖谬
第五节 布兰顿的规范-功能的真理探究模式
第六节 麦克道尔对布兰顿的批评
第八章 意义理论的认知主义僭妄
第一节 意义理论的认知转向
第二节 达米特的理解的意义理论
第三节 达米特的理解的意义理论批判
第四节 为意义理论的适度性辩护
第九章 对理论静默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什么是理论静默主义?
第二节 麦克道尔的理论静默主义
第三节 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理论静默主义的捍卫
第四节 理论静默主义的积极意义
第五节 理论静默主义的限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