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创新合作机制为研究对象,侧重以公私合作模式研究为主,构建适合国情的教育服务公私合作供给的创新模式。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对当前现状的梳理,分析影响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并形成公私合作供给的政策因素,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和掌握教育治理的公私合作模式原理并创新性地将之应用于全社会教育服务供给的实践。
本书可以为教育管理人员的实践工作提供指导,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
本书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创新机制为研究对象。当前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现状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社会资本具备了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实力,但实际参与程度十分有限。从现实来看,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潜力尚未得到发挥,是整个教育服务供给体系中亟待补强的短板,而教育发展也急切呼唤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服务供给中来,为教育发展补充资源、优化结构。分析影响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政策引导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形成了关于在治理中运用预期引导的理念和共识,要通过加强政府预期引导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事业,扩大和提升社会服务供给的规模与层次。在教育服务供给中,对预期引导的运用就是政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也是政府自觉构建市场运行体系的行为。现代政府治理强调政府强制力的退出,强调政府与社会整体的互动与合作,注重以间接引导弱化直接干预。在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发育的初级阶段,冲击-反应模式是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决策行为模式。在体系发育的高级阶段,预期-战略模式应当成为决策行为主导模式,而预期引导能力的增强将成为政府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教育服务供给中的预期引导是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同时,深化创新驱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教育需求。具体而言,就是用科学稳定又精准灵活的政策引导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教育发展信心,激发全社会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活力。在宏观层面政府要展现毫不动摇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强化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态度。应当坚持教育发展政策的基本面稳定,增加教育决策的参与度,给予政策对象合理缓冲,提升政策的适应性和前瞻性,打通政策信息的传导通道。在微观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加强教育行业民间投资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深入分析教育行业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结构变化、资金来源等情况,主动了解民间投资主体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真实需求、投资能力、投资意向等,认真分析相关政策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及时发现民间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本书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的观察,分析了影响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政策引导因素,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和掌握影响因素的作用原理并创新性地将之应用于引导机制建构的政策实践。
田晓伟,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等,曾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经济问题》、《教育发展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现代教育治理视阈中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第一节
教育治理与教育发展
第二节
现代教育治理的发展
第三节
一种新的治理路向:公私合作
第二章
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公私合作治理逻辑
第一节
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公与私
第二节
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合理性基础
第三节
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治理属性、特点与目标
第三章
教育服务公私合作供给的国内外经验
第一节
教育服务公私合作供给的域外经验
第二节
教育服务公私合作供给的中国探索
第四章
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服务供给的创新机制构建.
第一节
创新机制面临的环境
第二节
创新机制的内容构成
第三节
创新机制的实践应用
第五章
结语兼论教育治理理论的反思与转型.
第一节
教育领域公私合作治理的前景
第二节
教育治理理论的反思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