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卷):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840—1848)
定 价:120 元
- 作者:郝立新,臧峰宇 编
- 出版时间:2018/9/1
- ISBN:9787010191447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A81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以整体性的视野阐述马克思主义170余年来形成、发展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着重总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未来趋势,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力求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卷):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840-1848)》全面阐述了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全书考察了欧洲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革命风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成就,在思想史的解读中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轨迹以及他们向唯物史观迈进的路径与印记,呈现了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和马克思的**个伟大发现;引导读者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阐发新世界观的历程,感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光芒。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对人类历史具有深远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距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路径,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由理论成为现实。自形成和发展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人类生活、科学和思想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与时代同行,至今仍然是人类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南。
研究170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应将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表现,投向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发展史和传播史。历史研究是达到对思想的本质认识的最好途径。马克思主义研究从来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不懂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意义不只在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在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既使我们获得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方法,又使我们获得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来说,二者具有同等的意义。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无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问题的著名篇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专门的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陆续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梁赞诺夫主持并直接得到列宁关心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从事的搜集、整理、研究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在内的一切重要马克思主义文献的工作,就带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性质。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奥古斯特·科尔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撰写的多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传》,其实是一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史的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史著作。50年代以后,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著作陆续出版,如A.G.迈耶的《共产党宣言以来的马克思主义》(1954)、R.N.C.亨特的《马克思主义的过去和现在》(1963)、B.D.沃尔夫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百年历程》(1971)、S.阿维内里的《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流派》(1978),而影响较大的当属南斯拉夫著名哲学家普雷德腊格·弗兰尼茨基的<马克思主义史》(三卷本,1961)和波兰出生的美国当代哲学家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三卷本,1978)。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专题性的、断代性的乃至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出版,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组编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1982)和《列宁思想史》(1988),陈先达、靳辉明著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1983)。许征帆等著<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三卷本,1987)的内容由于仅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部分,也应该被看作断代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但看得出作者原来的意图是要写一部多卷本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遗憾的是作者们没有继续这项工作。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当代史著作《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从十月革命到中共十四大》(刘佩玄等主编,1994)和最早出版的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郭继严等,1989),也是出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的学者之手。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还同中山大学哲学系一起主编高校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1981),这是国内最早的一部马克思主义专题史著作。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1993年前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组编、庄福龄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四卷本)。该书于1995-199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部头的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
卷首语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基础
第一节 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变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意义
二、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类实践的深刻影响
三、世界市场与国际交往的开始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欧洲革命风暴
一、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自发的阶级斗争和独立的工人政党
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初创以来的科学成就
一、18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19世纪社会科学领域的成就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和主要思想来源
第一节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一、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二、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三、弗格森的道德哲学和市民社会理论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
一、圣西门:实业制度与新基督教
二、傅立叶:法郎吉与新和谐世界
三、欧文:拉纳克工厂和性格陶冶馆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
一、康德的理性批判
二、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哲学
三、黑格尔的辩证法
四、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第四节 青年黑格尔派
一、鲍威尔的宗教观、自我意识观
二、赫斯的实践观、异化观及社会主义观
三、卢格的政治哲学
四、施蒂纳、契希考夫斯基与科本
……
第三章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轨迹
第四章 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轨迹
第五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唯物史观的迈进
第六章 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和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第七章 新世界观的进一步阐发
第八章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