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定 价:85 元
丛书名: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 作者:周昌乐 著
- 出版时间:2019/5/1
- ISBN:9787506871570
- 出 版 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946.5
- 页码:22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心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科学等的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在具体内容上,主要是从文理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对深奥的禅悟境界进行系统的阐释,将东方深奥的禅宗思想与西方深奥的科学思想建立其联系,并加以相互阐发。同时,也是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出了启悟禅悟之境的途径,给出一种科学禅修途径的思想基础,为禅法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内容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禅悟的实证》自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已经到了一书难觅的地步,但是由于该书首版中存在不少文字错误,所以一直希望能够找机会再版,修订错误,以期更好地满足喜爱此类书籍的读者需求。
这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著作,主要以当代科学思想方法,对深奥的禅法思想进行比较系统的阐释。本书不但涉及东方最为神秘难明的禅法思想、方法和途径等深奥内容,而且也涉及西方最为复杂难懂的元数学、量子论、混沌学和脑科学等深奥内容,并加以相互阐发,所以要完全读懂这部读物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向来认为禅宗典籍要比三玄之书还要难以理喻。这里三玄是指《周易》《老子》和《庄子》。所以,要读懂理解禅宗的思想,通常是非常困难的,许多人终其一生,也难以一窥其堂奥。
而在西方的学科中,最难以理解的便是量子理论、混沌科学、意识科学以及基础数学了。在这些学科中,不仅涉及许多深奥的数学基础,比如哥德尔定理、非线性微分方程、波函数方程等,而且涉及深奥的哲学思想,比如量子纠缠性、不可预测性、感受主观性、悖论的不可消解性等。所有这些,都不是一般读者可以轻易明白的。
如果进一步,要将上述东西方最难理解的这两个方面相互融合地加以阐发,那自然是难上加难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读者读了此书之后会发出种种感叹了。比如有人认为“内容很牵强附会”;“每一年都会再次翻一遍这本书,尽管现在还是一知半解”;还有人认为“写得有深度,但过于简略,让人难以把握”;甚至有人认为书名不应加“实证”而应该改为“探索”,诸此种种,不一而足。
其实,书名中的“实证”有两义:一是指科学的实证精神,其词义源自“逻辑实证主义”之“实证”,而非科学实验之“实证”;另一是指禅法之实际证验,其词义是源自禅师们顿悟到如如之境的修证体验。因此,从这两层词义的综合角度讲,撰写这么一部著作也是为了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为倡导科学禅建立必要的思想基础,从而给出启发禅悟之境的一种新途径,为禅宗思想的现代化做出贡献。
中华禅宗思想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历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不弄清楚禅宗思想的发生发展,就不可能弄清楚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是非常有见地的。特别是宋元明清之后的学术思想发展历程,或吸收或批判,无不深深渗透着或者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比如两宋佛教的禅宗化发展,宋明理学思想的缘起与发展(特别是陆王与陈湛心学思想体系的建立),道教内丹派思想体系的建立,等等,无不如此。
所以,要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进行当代阐释,特别是要从当代科学思想、方法及其成就的角度上来加以阐发,禅宗思想也必然是绕不过去的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键一环。正因为这样,有了这部著作做基础,再来阅读我在2016年出版的《明道显性》一书,才会更好地明白其中的逻辑脉络,
最后说明一下,此次修订,除改正了不少文字错误外,主要对全书作了完善性处理,在全书稿81处打了补丁,对个别难明之处,作了一些通俗化的补充解释。这里要特别感谢厦门槟榔中学的叶丽珍老师对本书的精心改错校对。
在科学昌明的时代,特别是在当今哲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不断趋同的情况下,面对中国禅宗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遗产,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将现代科学成就汇入古老的禅宗思想中来加以发展,重新振兴禅宗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传布,那么这将是一种历史的失职。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自己才不顾才学粗浅,敢于抛砖引玉,于2006年出版这么一部《禅悟的实证》的拙著,但愿有助于推动这类我命名为“实证禅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周昌乐,男、汉族,生于苏州太仓,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系和哲学系)。先后被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基础数学、人工智能基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医诊断学、哲学(逻辑学、国学)等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也是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指导教师。历年主持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12项、省部级12项,获科技奖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共计16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批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文科一类刊物论文16篇),与本书相关论著为该书的第一版:周昌乐,《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东方出版社,2006。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境”作为本体及其性质
第二节 从量子场论看归空之“境”
第三节 看待科学的禅境观
第二章 禅宗的逻辑思想
第一节 禅宗思想发展概要
第二节 禅的元逻辑表现形式
第三节 禅宗思想的现代意义
第三章 哥德尔定理的蕴意
第一节 哥德尔及其两个定理
第二节 从哥德尔定理看禅宗公案
第三节 真的自明性证悟
第四章 数学根基中的裂痕
第一节 普遍存在的数学悖论
第二节 悖论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
第三节 数学悖论背后的蕴意
第五章 禅悟的超元思维
第一节 禅悟是一种超元思维
第二节 超元机制的形式刻画
第三节 禅悟,万法了然于一心
第六章 真性的不可描述性
第一节 语义性真理的不可描述
第二节 禅宗的元语言哲学思想
第三节 真性语言描述的局限性
第七章 事物多样性的本质
第一节 斯科伦定理及其意义
第二节 禅宗的触事即真观
第三节 物理世界的多样性解释
第八章 禅境的悖论刻画
第一节 通过悖论显现禅境
第二节 禅境的混沌动力学分析
第三节 悖论禅境的丰富内涵
第九章 结语
第一节 理性思维的局限性
第二节 科学落人禅境
第三节 提倡后现代科学精神
附录《祖堂集》解读(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