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华经典轻松读》是上古先民对海内华夏和四海之外广大世界的一次记述,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上古地理、天文、神话、动植物、矿藏、宗教等诸多方面。全书共十八卷,三万多字,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山海经》成书久远,现代人阅读会有不小的障碍,因此编者在原文后面附上了详细的注释和准确的翻译,力求将原书呈现的世界生动地勾勒出来。
《山海经》是从战国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多人编写而成的一部古书,书中的记载以神话为主,范围庞大,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外,还涉及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哲学、历史、民族、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医药等学科,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堪称当时的一部生活日用百科全书。本书是以神话为主的文学作品,集象征性、想象性、朴质性、夸张性等手法于一体,再加上情感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达,才有了这么多神奇的篇章和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誉为“中国文学的宝矿”。
《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在先秦古籍中独具特色。作者无法考证,有人推测是禹、伯益,后经西汉刘向、刘歆等人编撰成书。学界公认的是,这部著作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也并非一人。《山海经》保存了大量的远古神话,比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不仅如此,书中还广泛涉及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医药、民族等方面,包罗万象,多彩纷呈。它是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神话最多的著作,也是远古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而对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全书18篇,记载了大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余种怪兽。对于书中谈及的地理知识,历来众说纷纭,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真实记录,但也有不少学者持有异议。地理之外的其他知识,一般认为是荒诞不经、缺乏真实性的。不过近年来有学者坚称,《山海经》中提过的不少奇异的事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有所本。《山海经》的书名,最早出现于《汉书·艺文志》。如今可以见到的最早版本,是东晋学者郭璞整理并注释的,我们这本书采用了郭璞的版本。本书在尽可能保持原著原貌的情况下,进行了注释和翻译,以便普通读者更容易亲近这本来自远古的著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得到工作伙伴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编委会老师常永楠、刘中洋、孙红丹、唐海燕、田苗、郑宇、朱慧俐、罗礼华、施中狱、郭汉尧、刘贤华、梅风华、范敦海、朱刚、何泽明、温彩风、袁公明、聂超军、宋劝其、杜启龙、杨莎莎、徐小花、颜阳、农梅珍等,表示感谢。
宋劝其:国学教师,资历国学研究者,专注于国学经典解读与现代人行为结合的研究。现主要从事青年国学课堂国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授课工作。
前言一 南山经 二 西山经 三 北山经 四 东山经 五 中山经 六 海外南经 七 海外西经 八 海外北经 九 海外东经 十 海内南经 十一 海内西经 十二 海内北经 十三 海内东经 十四 大荒东经 十五 大荒南经 十六 大荒西经 十七 大荒北经 十八 海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