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军事名著,书中集中体现了作者慎战、注重谋略、推崇速胜、高举义战等方面的军事、哲学思考与主张。此外,除了对与战争直接相关的战略、战术、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刻论述,对与战争间接联系的政治、外交、地理、管理、法制、周边环境甚至战争心理等方面也多有涉及,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军事理论体系,是中华文化典籍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孙子兵法》(汉缅对照)为《孙子兵法》的缅甸语译本。全书精心翻译这本备受推崇的世界三大兵书之一,汉缅对照,并配绘精美插图,为缅甸语人群阅读《孙子兵法》提供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
《东方智慧丛书》精心挑选代表中华文化的《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几十种典籍或专题,以全译、节译的方式翻译成东盟十国八种官方语言(泰语、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英语),以纸质和数字图书形态实现中华经典文化在东盟的规模化、零障碍传播。丛书总的出版规模计划100种(册),文图并茂,精装彩印,力求读者喜闻乐见。《孙子兵法》(汉缅对照)属《东方智慧丛书》之一种,对《孙子兵法》原文精确释析,并做缅甸语对照翻译,是缅甸语人群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必读入门书。
总 序
文化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至关重要。季羡林先生曾指出,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文化一且产生,就必然交流,这种交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由于文化交流,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才能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才能形成今天世界上万紫千红的文化繁荣现象。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亦然,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国与东盟许多国家地理相接,山水相连,不少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着跨居、通婚现象,这为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地理与人文基础。其次,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中国与东盟诸多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民族进行思想与文化对话,自然离不开翻译。翻译活动一般又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类。有史记载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口译活动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但笔译活动则出现在明代,至今已逾五百年的历史。
在过去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东盟国家大量地译介了中国的文化作品,其中不少已经融入到本国的文化中去。中国译介东盟国家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以文字为载体的相互译介活动,更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2013 年9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与东盟携手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革。他呼吁中国与东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新的钻石十牢。2013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于是,把中华文化的经典译介至东盟国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还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所谓交流,自然包括迎来送往,《礼记》有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与东盟国家一样,既翻译和引进外国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把本国文化的精髓部分推介出去。作为国最具人文思想的出版社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构想了《东方智慧丛书》,并付诸实践,不仅是中国翻译学界、人文学界的大事,更是中国与东盟进行良好沟通、增进相互了解的必然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作为翻译工作的主要承担方,都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东盟语言文字的翻译优势。三个单位的合作将能够擦出更多的火花,向东盟国家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认为,文化交流是新的全球化现象。我们希望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与时代趋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是为序。
刘志强
2015 年1 月25 日
前 言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名著,也是世界军事文化宝库中的璀琛明珠,历来备受推崇,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深富哲理、影响深远的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其余两部为《五轮书》与《罗马兵法》)。
《孙子兵法》相传为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一前476 年)孙武所著,集中体现了孙武慎战、注重谋略、推崇速胜、高举义战等方面的军事、哲学思考与主张。作者孙武,生卒年不详,在世时间约与孔子(公元前551 年一前479 年)同期,以卓越的军事才华、深邃的哲学思想著称,被后世奉为兵圣,尊称孙子。孙子曾带着自己所著的兵书,前往吴国拜见吴王阖闾,后被任命为将领,帮助吴国在军事上赢得关键性的胜利,使吴国声威大振。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布局严谨,每篇着重论述一个主题,但又与其他十二篇的主旨有所关联,彼此照应,浑然一体。各篇内容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基本遵循先总述后分析的行文思路,中心明确,层次清晰,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孙子兵法》语言简洁凝练,富于哲理,能在平实的论述中让人体会到深广的意蕴,捕捉到智慧的灵光。同时,大量铿锵有力、准确严密的判断旬,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具有军事著作不容置疑的张力。此外,众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生动形象、韵味十足,便于记诵和传播。
作为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论述了与战争问题相关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而深刻,除了对与战争直接相关的战略、战术、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刻论述,对与战争间接联系的政治、外交、地理、管理、法制、周边环境甚至战争心理等方面也多有涉及,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军事理论体系:先为不可胜的备战观、经之以五事的战争整体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知彼知己的军事认知论、奇正相生的制胜论和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
在中国,《孙子兵法》历来被奉为兵家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国外,从公元8 世纪起,《孙子兵法》就已在日本等国流传开来,其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成为国际间最为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一,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现代社会与古代相差甚远,但《孙子兵法》所论述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都没有因时代的改变而失色。相反,《孙子兵法》无与伦比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独特韵味,使它不断受到各国专家、学者和大众的青睐与大力推崇,不但在军事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中所论述的思想原则和基本规律还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经营决策、社会管理、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因此,《孙子兵法》仍然值得在更大范围进行传播,分享给有志于学习的人。
本书在《孙子兵法》权威版本的基础上,参考最新的研
释析:黎金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翻译:赵彩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
绘图:尹红、吕鹏、卫阳虹、魏源良、李晓静,广西艺术学院教师。
中文审读:张葆全,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广西儒学学会孔子学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