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不可思议的海上冒险和主人公战胜困难的勇气,是一部年轻人读来爱不释手的作品。
皮姆被朋友偷偷藏在一艘捕鲸船上出海,本应该是一次平常的海上旅行却逐渐发展为一场恐怖的冒险:船员哗变,船被暴风雨打翻,好不容易遇上一条船,还是一条满是死尸的幽灵船;死里逃生的船员饿瘫在船上,只好以抓阄决定谁作别人的大餐;被另一艘船救起后继续冒险:竟被土著人骗到山上惨遭杀戮,侥幸逃生者又被神秘的杀人雾包围……故事取材于同时代几位探险家的自述以及爱伦坡本人的海上航行经历。本书配有二十余幅原著插图,尽显故事的神秘特色,非常精彩。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还为本书写了一部续篇《冰上斯芬克斯》,同样充满了冒险的刺激,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种种离奇事件的答案。
原著序
几个月前,当我在经历了后文讲述的在南半球海域和其他地方的一连串惊险奇遇后重返美国之时,一件偶然的事情使我同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几位先生有了来往,那几位先生对有关我所到之处的全部情况都颇感兴趣,并不断地鼓励我,敦促我,说我有义务把那番经历写成书公之于世。可是我有好几个理由拒绝那样去做,其中有的纯属个人原因,除我自己之外,与任何人无关;而另外几个理由则不尽然。
使我不敢动笔的原因之一是我在航行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因为心不在焉而没写日记,所以我担心仅凭记忆非但不能详细而连贯地写出事情本来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情不自禁并不可避免地对事实加以夸张,就像我们在讲述那些能极大地唤起人们想象力的事件时通常所做的那样。另一个原因是所要讲述的事件是那么不可思议,以至我断言(除了一个有一半印第安血统的人能为我做证之外)肯定不会得到证实,所以我只能希望我的家人和那些一向都有理由相信我诚实的朋友确信我这番遭遇;而对一般读者来说,他们很可能会把我写出的亲
身经历仅仅当作一篇我厚颜无耻地精心虚构的小说。不过,阻止我接受那几位先生之提议的主要原因是:我怀疑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能力。
在那些对我的讲述,尤其是对关于南极海域的那部分最感兴趣的人当中,有《南方文讯》前编辑坡先生。《南方文讯》是由托马斯·W.怀特先生在里士满经营出版的一份文学月刊。坡先生比其他人更极力地怂恿我立即把我所经历的事情全部写出来,并劝我相信读者大众的智慧和常识他似乎颇有道理地坚持说,不管我的书在文字上写得多么粗糙,其毫无雕饰的笨拙(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都只会让读者更相信书中的事实。
虽说有他这番鼓励,可我仍然没拿定主意照他的话去做。他后来(发现我对此事无动于衷)便提出,要我同意由他亲自动手,他将根据我提供的事实,把我冒险经历的起始部分用他的语言写出,并伪装成小说在《南方文讯》上发表。我对此没表示异议,只是要求他在故事中保留我的真名实姓。于是这部假小说的两个部分就相继出现在《南方文讯》1837年的1月号和2月号上。而为了使其看上去更像小说,爱伦·坡先生在该刊目录表中该文标题的后面署上了自己的大名。
这一妙计之得逞最终诱使我开始定期把我的冒险经历写出并发表;因为我发现,尽管在《南方文讯》上发表的那一部分被坡先生(在不更改或歪曲事实的前提下)非常巧妙地蒙上了一层虚构小说的色彩,可公众却全然不把它当作虚构小说来读,坡先生收到的几封读者来信都明确地表示了一种相反的确信。我由此断定我讲述的那些情况也许本身就足以证明其真实性,因此我几乎用不着担心公众会对这一点产生怀疑。
有了这番陈述,读者一眼就能看出后文中有多少我可以声称是自己的作品,同时还可以了解到由坡先生执笔的起始部分也没有歪曲任何事实。即便对那些没有读过《南方文讯》的读者,我也没必要指出坡先生写的部分在哪儿结束,我自己写的部分从何处开始;两种风格的差异会使人一目了然。
阿·戈·皮姆
1838年7月于纽约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现代侦探小说从他的小说《毛格街血案》开始。他制造恐怖气氛的能力在美国文学界无人能及。他的《乌鸦》被列为世界文学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尽管爱伦·坡的生命是悲惨而短暂的,但他仍然被认为是少数的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恐怖故事和幻想小说的缔造者,侦探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
爱伦·坡在二十岁的时候成为一名诗人,他作为一名编辑在《南方文讯》工作到二十八岁,因为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而被开除。在他三十二岁的时,也就是他写出《毛格街血案》的时候,他的文学评论,杂志文章,短故事和诗歌已经被广泛刊登。
爱伦·坡的作品形式精致、语言优美、内容多样,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后来的文学、尤其是美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