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宋刻本,是世界上*部茶学专著,全书三卷,十章,分别叙述了茶的起源、形态、种类以及栽培方法;茶叶的采摘和用具;茶叶的煎煮和饮用;茶叶的掌故和功效;茶的产地和优劣等,此本从钤印和题跋上看,历经五家后入四川省图书馆。
《酒经》宋刻本,全书三卷,分别叙述了酒的起源、掌故,酿酒工艺的发展流变;酒曲的分类及制法;酿酒的工艺流程和各类酒的酿造方法等。所述酿酒工艺与近代黄酒的酿造水平接近。此本从钤印和题跋上看,知其历经明清藏书名家递藏,后入国家图书馆。
茶经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又有以琴棋书画诗酒花与其联对,概括文人雅事,帮助酒是传统文化中茶以外的重要饮品,正所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以说酒文化与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册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就选录了最具代表性的陆羽《茶经》和朱肱《酒经》。说来也巧,两部书的作者都与湖州有关,朱肱是湖州人,而陆羽也曾长期客居湖州。
《茶经》作者陆羽(七三三约八〇四),号竟陵子、东冈子、茶山御史,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新唐书·隐逸传》有传,《文苑英华》收录其二十九岁时作《陆文学自传》,《因话录》等亦记其事迹。相传陆羽为弃儿,由僧人收养,从僧人俗姓陆,字鸿渐;一说卜筮,从《易·渐卦·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得姓名。又名疾,字季疵。少年时离开寺院,成为优伶,后受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于火门山从邹夫子学,遂与士大夫交游。年长后游历各地,避安史之乱,曾居余杭苧山,号桑苧翁,又隐居苕溪、吴兴,撰述《茶经》。陆羽交游极广,僧皎然、颜真卿、张志和、刘长卿、戴叔伦、权德舆、吴筠、孟郊以至女诗人李季兰等多有赠陆诗文,他与皎然更是莫逆之交。后诏拜太子文学、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职,后世称呼为陆文学、陆太祝。陆羽一生著述颇多,但流传下来的只有这部《茶经》,也因此被誉为茶圣。《全唐诗》收录陆羽诗两首,录其中一首《会稽小东山》以见其文采: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唐张又新《煎茶水记》引陆羽之说,评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等,由此出天下第二泉之说种种。
(节略)
陆羽(733804),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号竟陵子、东冈子、茶山御史。《新唐书·隐逸传》有传,《文苑英华》收录其二十九岁时作《陆文学自传》,《因话录》等亦记其事迹。
朱肱,字翼中,又作亦中,自号无求子,宋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主要事迹见李保《续北山酒经序》。
宋本茶经三卷(唐)陆羽 撰 宋刻《百川学海》本
陈迹题跋 一
卷上 三
一之源 三
二之具 四
三之造 七
卷中 九
四之器 九
卷下 二一
五之煮 二一
六之饮 二四
七之事 二六
八之出 三七
九之略 三九
十之图 四〇
宋本酒经三卷(宋)朱肱 撰宋刻本
卷上 四一
卷中 五三
总论 五四
顿递祠祭曲 五五
香泉曲 五八
香桂曲 五九
杏仁曲 六〇
瑶泉曲 六〇
金波曲 六二
滑台曲 六三
豆花曲 六五
玉友曲 六六
白醪曲 六八
小酒曲 六九
真一曲 六九
莲子曲 七〇
卷下 七一
卧浆 七一
淘米 七二
煎浆 七三
汤米 七四
蒸醋麋 七九
用曲 八二
合酵 八五
酴米 八六
蒸甜麋 九一
投醹 九二
酒器 九六
上槽 九六
收酒 九七
煮酒 九八
火迫酒 九九
曝酒法 一〇〇
白羊酒 一〇二
地黄酒 一〇三
菊花酒 一〇四
酴醾酒 一〇四
葡萄酒法 一〇四
猥酒 一〇五
武陵桃源酒法 一〇七
真人变髭发方 一〇九
妙理曲法 一一〇
时中曲法 一一一
冷泉酒法 一一二
钱谦益跋 一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