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言 城市社区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育:引发对公共德性的关注
一、 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
二、 公共德性:人的亲社会行为诉求
第一章 研究缘起:寻找公共德性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多助人?
第一节 时代召唤公共德性:城市社区亲社会行为中的公共德性调查
一、 调查设计与发放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助人动机层次模型
一、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二、 社会交换:成本与报酬
三、 公共德性:助人的内在品质
第三节 公共德性:亲社会行为的价值内核
一、 关联与互动:深层解释与外化标志
二、 契合与抉择:人与社会的德性契合点
三、 预防与维持:防止工具效应影响下亲社会行为的异化可能
第二章 公共德性的思想界说:代表观点与思想举隅
第一节 西方公共德性思想与观点
一、 群体与个人:自我澄明中蕴含的公共德性旨趣
二、 国权与民权:政治理想中蕴含的公共德性理致
三、 公平与效率:市场经济伦理中蕴含的公共德性意旨
第二节 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探寻之思想理念
一、 私德与公德:道德转型中的公共德性吁求
二、 引西与济国:道路选择中的公共德性追寻
三、 救亡与启蒙:价值探求中的公共德性追求
四、 历史局限: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探索的艰难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公共德性思想
一、 公共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体之思与建构之路
二、 马克思主义的公共实践观:实践的公共合理性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归宿: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类生命状态
第四节 公共德性的心理学话语
一、 阿德勒:对公共生活的社会兴趣与心理需求
二、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 哈特:道德同一性
第三章 公共德性的培育思考: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第一节 公共德性培育何以可能:社会条件和制度安排
一、 制度前提: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二、 政策扶植:权力的公共性
三、 社会条件:公共实践
四、 符号与传播:象征社会正能量的互动
第二节 公共德性的养成性与可教性
一、 生活上的德性涵润:公共德性的养成性
二、 智力上的德性教学:公共德性的可教性
三、 融通:养成性与可教性的关系互动
第三节 公共德性培育的显性与隐性
一、 显隐观念的理论分化与定位
二、 照应:显性与隐性的动态平衡
第四节 公共德性培育的现实与媒介
一、 多维棱镜透视:前网络文化阶段与网络文化阶段
二、 耦合:现实与媒介的开放推演
第五节 元认知:公共德性培育的有所为而为与无所为而为
一、 公共德性培育有所为的逻辑展开
二、 公共德性培育无所为的境界延拓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