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文史(第二十一辑)》借鉴以往编辑的经验,又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内容涉及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字容量大有增加,版式更为新颖,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给读者。辟有“园林集锦”“人物春秋”“往事回眸”“桥闸水系”“古迹寻踪”“寺观神韵”和“口述历史”7个板块,收入19位作者,24篇文稿,总计约25万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海淀历史与文化的新载体。
本辑《海淀文史》自征稿以来,得到许多新老作者的关注与支持,纷纷提供稿件,其中有多位是白《海淀文史》开篇以来一直热衷的参与者,尽管已到了耄耋之年,仍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查阅史料,追忆历史,认真编写稿件,字里行间融进了他们对海淀历史文化无限的热爱与深沉的感情。由此使我们的编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刊印成书,与读者见面。
《海淀文史选编》初名《文史资料选编》,1991年6月更名为《海淀文史选编》。自1986年开篇以来,在海淀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和历届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已编辑出版了20辑。而今第21辑改为公开出版物,书名定为《海淀文史》,依然保留雷洁琼的题字。《海淀文史》又与读者见面了,这也是30年来正式出版的第一本。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是政协最具特色的工作之一,是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政治上的统战性和内容上的“三亲”性两个鲜明特点,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史料和出版物的显著标志。
自政协海淀区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成立以来,通过《海淀文史选编》这个载体,收集、整理、编选了大量的有关海淀历史与文化的史料,通过作者亲见、亲历、亲闻的事件,为海淀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每一辑《海淀文史选编》都直接体现着历史的本貌,事由亲近,情感真挚。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史资料是“原亲态”之袒露,既姓“亲”,亦姓“真”,由此多方位、多角度地聚焦了海淀历史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了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本辑《海淀文史》,借鉴以往编辑的经验,又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内容涉及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字容量大有增加,版式更为新颖,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给读者。辟有“园林集锦”“人物春秋”“往事回眸”“桥闸水系”“古迹寻踪”“寺观神韵”和“口述历史”7个板块,收入19位作者,24篇文稿,总计约25万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海淀历史与文化的新载体。
本辑《海淀文史》自征稿以来,得到许多新老作者的关注与支持,纷纷提供稿件,其中有多位是白《海淀文史》开篇以来一直热衷的参与者,尽管已到了耄耋之年,仍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查阅史料,追忆历史,认真编写稿件,字里行间融进了他们对海淀历史文化无限的热爱与深沉的感情。由此使我们的编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刊印成书,与读者见面。
园林集锦
乾隆御制诗与三山五园研究
晚清禁卫军·西苑兵营·西苑驻军公墓
张伯驹夫妇与紫竹院公园
颐和园中的圆明园文物
人物春秋
海淀历史上的古琴家耶律楚材
深切怀念向达先生
家乡给了他丰厚的文化滋养
牛文元院士在海淀政协
往事回眸
我这二十年
海淀知青在内蒙古
北京第二小学在香山
追忆香山红山头小学求学经历——乡愁情长忆母校
西苑说故
树村谈往
桥闸水系
广源闸别港
追寻消失的高梁河
古迹寻踪
暂安处村的苏旦墓
“水泥大王”王锡彤其人、其墓
寺观神韵
铜局村与卧佛寺
我所知道的六郎庄真武庙
大觉寺和古今文化名人
口述历史
海淀药王庙尘往
“非遗”保护专家赵书
颐养天年做一个幸福的觉者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