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是该教材的第2版,是在总结近几年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遵循从三维立体到二维图形的认知规律,将经典的工程 制图内容与计算机二维、三维辅助设计与绘图融为一体,将制图的方法与 技术充分地体现出来。
《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共分为7章,内容分别为基本立体的造型与投影、常用结构的设 计与表达、视图的读图方法、物体常用表达方法、零件图、钣金零件的设 计与表达、装配及其表达方法。 《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以西门子公司Solid Edge ST10为平台,详细地介绍了从零件到装配的产品设计过程,将制图的知识融入到了产品的设计过程中。 《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非机械类各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各类专业师生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为配合教学,与《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第2版配套的习题集同时出版。另外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的教师可以登录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 或联系编辑获取(QQ:2850823885,电话010-88379739)。
使用 Solid Edge ST10,在前一版的基础做了版本升级和内容改进,更加符合教学需求,同时还有配套习题集,可边学边练
本书是《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第2版,第1版出版于2012年2月,已经使用了 6年,获得了“全国农林类优秀教材二等奖”和“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近 年来,计算机技术与绘图技术显著进步。常用的操作系统经历了从Windows XP到Windows 10的发展,设计软件Solid Edge也从ST4发展到了Solid Edge 2019。新的计算机几乎都是 Windows 10操作系统,对应的设计软件从ST6开始不再支持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32位处 理器,学校的计算机房、教室的设备大部分更新到了Windows 7以上,计算机处理器芯片也多数更新到了64位。同时,造型与设计技术进步很大,同步设计与顺序设计的融合更加完 善,协同设计、逆向设计逐步体现在了新的设计技术中。制图的标准有了一定的变化,对工程制图教学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原来使用的ST3软件无法安装到Windows 10的系 统中使用,再版工作提上日程。
近年来随着课程增多,知识量扩大,许多专业再次精简了学时,因此教学过程中更新教 材内容的迫切性也越来越大。经过编写组老师多次讨论,制订了第2版编写计划与目标。《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的思想是精简平面图形的内容,将平面图形的绘制融入造型过程中,图样标准的内容放到工程图样生成过程中。删除了组合体一章,将其概念与内容融入基本造型的过程中,同时增加了常用结构的设计与表达一章,强调了设备上常用结构的设计与表达方法,既减少了学 时又突出了重点。增加了视图的读图方法一章,进一步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重点——— “读图”。零件图一章安排更加细化,对于每一类零件,从结构特点、作用、尺寸标注、制造、材料等方面进行介绍。装配表达放在装配及其表达方法一章介绍,章节结构显得更加明确与清晰。钣金零件的设计与表达基本延续了第1版的风格,表达上更加简练。装配及其表 达方法一章将装配环境、装配方法都作为独立一节加以介绍,强调三维装配的重要性,增加了框架、装配特征、运动仿真、装配图读图的内容,进一步加强了三维装配剖切、装配分解图、拆装动画的知识与介绍,力争加强前沿设计技术的介绍。
《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以Solid Edge ST10为平台介绍工程设计与表达的基本知识。该软件是西门子公司的设计软件之一,程序简洁、功能强大全面,拥有同步/顺序设计技术和Parasolid几何核心技术,这是别的软件所不具备的技术。任何其他软件导入的模型文件,在Solid Edge软件中 都能够立刻进行编辑,这也是其他软件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即使是工程图环境也拥有尺寸 驱动、几何约束的先进技术,二维绘图的思想也不同于其他二维绘图软件,只需要绘制大概的草图,标注尺寸,加上几何约束即可。
相对于第1版来说,编写时增加了实例的难度,同时也强调了手工绘图的重要性;在轴 测图与投影图部分,增加了徒手绘图的练习。与本书对应的习题集也同步进行了编写,相应地增加了题目的类型与题目的难度。 本书第1、2章由霍光青老师编写,第3、4章由郑嫦娥老师编写,第5、6章由徐道春老师编写,第7章由于春战老师编写。
相信通过《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的学习,读者可以体会到设计的真谛。设计是一种创造、设计是一种享 受、表达好设计产品是体现设计水平的重要环节。
前言
第1章 基本立体的造型与投影 1
1.1 投影 1
1.1.1 投影概念 1
1.1.2 中心投影与透视图 1
1.1.3 平行投影 3
1.1.4 正轴测图 4
1.1.5 斜轴测图 9
1.1.6 三视图 10
1.1.7 标高投影 12
1.2 Solid Edge的零件环境、工程图环境与视图生成 14
1.2.1 Solid Edge的零件环境 14
1.2.2 Solid Edge的工程图环境 16
1.2.3 在工程图环境生成模型的三视图与正等轴测图 16
1.3 草图绘制与尺寸标注 21
1.3.1 绘图平面 21
1.3.2 基本图线绘制 23
1.3.3 基本图线编辑 28
1.3.4 常用图形变换 32
1.3.5 基本尺寸标注 35
1.4 拉伸造型 39
1.4.1 棱柱造型与投影 39
1.4.2 圆柱造型与投影 43
1.4.3 模型表面与立体的编辑 47
1.4.4 拉伸造型的其他选项 52
1.4.5 拉伸平面与曲面 55
1.5 旋转造型 56
1.5.1 旋转造型与圆锥的投影 56
1.5.2 圆球造型与投影 61
1.5.3 圆环造型与投影 63
1.6 扫掠造型 64
1.6.1 单路径、单横截面的扫掠造型 64
1.6.2 多路径、多横截面的扫掠造型 67
1.7 放样、锥体造型与投影 68
1.7.1 放样操作 68
1.7.2 棱锥造型与投影 70
1.7.3 两个以上横截面的放样造型及带引导线的放样造型 71
1.7.4 放样造型的顶点映射 72
第2章 常用结构的设计与表达 74
2.1 倒圆与倒角 74
2.1.1 倒圆 74
2.1.2 倒角 80
2.2 肋板 83
2.3 薄壁 85
2.4 网格筋 87
2.5 通风口 89
2.6 止口 92
2.7 法向增料与除料 94
2.8 螺纹 95
2.8.1 螺纹的基本概念 95
2.8.2 螺纹的标记方法 96
2.8.3 螺纹的造型方法 97
2.8.4 螺纹结构在工程图中的表达与尺寸标注方法 102
2.9 孔 105
2.9.1 简单圆柱孔 105
2.9.2 沉头孔(台阶孔) 106
2.9.3 埋头孔(锥形沉孔) 108
2.9.4 锥孔 109
2.10 槽 111
2.11 对称 113
2.12 阵列 115
2.12.1 矩形阵列 115
2.12.2 环形阵列 117
2.12.3 跟随曲线阵列 118
第3章 视图的读图方法 119
3.1 读图的基本方法 119
3.1.1 读图的基本要领 119
3.1.2 形体分析法 122
3.1.3 线面分析法 128
3.1.4 综合分析法 136
3.2 视图的读图与造型方法 139
3.2.1 视图导入零件环境 139
3.2.2 读图与造型 142
第4章 物体常用表达方法 146
4.1 视图 146
4.1.1 基本视图 146
4.1.2 向视图 147
4.1.3 斜视图 151
4.1.4 局部视图 152
4.1.5 第三角投影及其应用 154
4.2 剖视图 157
4.2.1 剖视图的概念 157
4.2.2 剖视图的标注 159
4.2.3 全剖视图 160
4.2.4 半剖视图 168
4.2.5 局部剖视图 170
4.2.6 斜剖视图 174
4.2.7 阶梯剖视图 175
4.2.8 旋转剖视图 176
4.3 断面图 180
4.3.1 断面图的概念 180
4.3.2 断面图的种类 181
4.3.3 Solid Edge中生成断面图的方法 183
4.4 其他表达方法 184
4.4.1 局部放大图 184
4.4.2 简化画法 185
4.5 投影变换 193
4.5.1 换面法 193
4.5.2 旋转法 198 第5章 零件图 201
5.1 零件图的内容与特点 201
5.2 尺寸公差 202
5.2.1 零件图上尺寸公差标注的方法 202
5.2.2 Solid Edge中零件图上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202
5.2.3 零件图上未注尺寸公差的公差要求与标注 203
5.3 几何公差 204
5.3.1 形状公差 204
5.3.2 方向公差 205
5.3.3 位置公差 207
5.3.4 跳动公差 207
5.3.5 Solid Edge中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209
5.4 粗糙度 209
5.4.1 粗糙度参数 209
5.4.2 粗糙度的标注 210
5.4.3 Solid Edge中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211
5.5 轴类零件的表达 214
5.6 盘类零件的表达 215
5.6.1 盘类零件结构 215
5.6.2 盘类零件表达 216
5.6.3 齿轮及其表达 217
5.7 叉架类零件的表达 224
5.8 箱体类零件的表达 226
5.9 弹簧的设计与表达 229
5.9.1 弹簧的造型与设计 229
5.9.2 弹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