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书的书名,有人就会问,“实践之后”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实践之后”的含义有二。一是否定和解构性的,二是肯定和建构性的。在否定的意义上,“实践之后”是对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化的彻底扬弃,是对实践“哲学”或“哲学性”实践(而不是“实践哲学”)的“彻底批判”,这里的“彻底批判”相当于马克思所谓的“消灭”。因此,“实践之后”的目标就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在肯定的意义上,“实践之后”就是“生活”。
“实践之后”就是对于实践的反思。我个人认为,没有经过严格“批判”的实践是一种只具有“传统哲学倾向”的现实性存在,只有经过真正哲学批判的实践才是真正科学的实践。因此,“实践之后”就成为实践由“传统倾向”到科学概念的唯一桥梁。
人类在现实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存着发展着,自然地面对着与自然界、与他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矛盾。如何理解这些矛盾,关系到人类是否能生活得和谐幸福。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三个关系正面临着挑战和冲突,人们正设法解决所面临的挑战和冲突。
我们只知道工人的生活、农民的生活、学生的生活、职员的生活……,但哲学家们却非要我们忽视否定这些生活,非让我们记住什么工人的实践、农民的实践、学生的实践;我们只看到父
亲的生活、母亲的生活、兄弟姊妹的生活、同事朋友的活……,但哲学家们却非要我们看不到我们周围的生活,而去了解书本上的什么实践。当人们抛开“实践”的座架、牢笼之后,他们看不
到实践,他们只能看到“生活”!生活,才是人们必须认识、必须面对的“事情本身”。
自 序
第一章 对实践本体论的反思——如何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
一、“实践”成为“恒常在场(Constant Presence)”偶像
(一)实践蜕变成本体;马克思实践思想被严重“黑格尔化”产生了新的迷信和偶像
1.实践本体论化定义的界限
2.“恒常在场”的实践违背了马克思的实践观
3.实践本体论化否定了实践的确实性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意义
1.思维方式上的超越意义
2.哲学功能上的批判意义
二、“游荡的幽灵”: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弥漫
(一)“本原”——“本体”——“本体论”:构建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关键环节1.关于“本”与“末”、“本体”、“本原”等概念的界定与澄清
2.“本体论(ontology)”与“实践本体论”
(二)由“实践本体论”向“实践本体论化”的下坠
1.“实践本体论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2.中外“实践本体论化”的种种表现
三、实践本体论化对马克思哲学的危害
(一)“实践本体论化”就是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化
1.对于马克思哲学根本态度上的差别
2.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化的一点分析
(二)批判实践本体论化的现实意义
1.实践本体论化的理想
2.实践本体论化的科学范式
3.实践本体论化的社会基础
(三)实践本体论化的宿命
1.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特征
2.实践本体论化的表现特点
3.实践本体论化形成的历史路径
4.所谓实践本体论化的前提承诺与否定立场之间的矛盾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逻辑起点
(二)马克思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
1.实践是主客体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2.实践使主观存在转化为直接现实性的存在
3.实践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4.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二、“消灭哲学”——马克思实践思想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超越
(一)“实践的观点”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
(二)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特征
1.归本论
2.超科学
3.思辨性
4.封闭性
5.独断论
(三)不能把“实践”概念化
(四)实践思维对于本体论思维的克服
(五)实践思维的根本特征
1.实践思维实现了哲学思维从逻辑演绎向辩证综合的转变
2.实践思维是对还原论思维的扬弃
3.实践思维是对绝对确定性思维的否定
(六)马克思实践思想的超越性
1.马克思对超越的理解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
2.马克思实践思想超越性的侧重点
三、“实现哲学”——马克思实践思想对实践本体论化的根本超越
(一)国内马克思实践思想研究的主要成就
……
第三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断裂”性
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当代性——对实践本体论化的分析
第五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开放性——“实践之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