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存在论批判—论马克思的现代社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定 价:68 元
- 作者:罗骞 著
- 出版时间:2019/5/1
- ISBN:9787010204864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本选题以现代性批判为视角,从历史重构、逻辑重构和批判性对话三个方面对马克思思想展开系统研究。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中以“资本”为本质范畴展开的现代性批判,颠覆了黑格尔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范式,重建了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就现代性的经济基础、基本原则、根本动力、主要特征、*终出路等等方面提供了核心框架。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看成是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而不是一种还原主义的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为现代性批判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资本全球化带来的危机和困境迫切呼唤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新阐释,使之焕发出新的批判潜力。
罗骞,男,1974年生,贵州安龙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牛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人文学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政治哲学。出版学术专著《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面对存在与超越实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走向建构性政治——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告别思辨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范畴》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七十多篇。
前 言
引 论 马克思的现代与现代性概念
上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进展
第一章 现代性批判的起点:“自我意识”到“政治解放”
第一节 “启蒙原则”与“自我意识”哲学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现代分离
第三节 “现代”作为“政治解放”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的全面展开:“劳动异化”到“社会异化”
第一节 “抽象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性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1848年革命的失败及其反思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视域
第三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与现代性批判
第四节 现代性批判的结晶:《哥达纲领批判》
本篇小结
中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
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视域
第二节 商品:现代性批判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第三节 资本:现代的基本历史建制
第四节 异化:现代性状况
第五章 马克思对现代性基本特征的揭示
第一节 “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现代性的抽象性
第二节 “所有固定的一切都烟消云散”:现代性的流动性
第三节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现代性的矛盾性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现代性的世俗性
第六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方法论上的总体性
第二节 价值立场的阶级性
第三节 理论批判的实践性
第四节 批判态度的辩证性
本篇小结
下篇 与当代话语的批判性对话
第七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及其限度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凸现及其基本主题
第三节 审美现代性的哲学转化
第三节 批判话语的分裂及其限度
第八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形象
第一节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吉登斯:“多维度的现代性”
第三节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第四节 鲍德理亚:“生产之镜”
第九章 辩证地对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语境及其限度
第三节 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性批判
本篇小结
结 束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