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助力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2.国学不神秘,国学很可亲!国学与闻即大家一块学习国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精选经、史、子、集国学主要门类,采用讲座实录形式,深入浅出,语言生动。
4.力求古今连通,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序
张葆全
饶晓老师多年从事国学教育,非常喜爱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绩卓著。为在中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饶晓老师曾创设竹溪讲堂,十余年来,亲自在创新实验班和国际班讲授国学课,深受师生欢迎。最近他将凝聚着自己多年研究心得的讲稿,编辑成册,取名《国学与闻》,以校本教材形式交由出版社刊行,并嘱我作序。我欣然承诺,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谈谈我对国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什么是国学?我认为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以及研究中国固有学术与文化的学问。
我国有丰富的举世无双的值得自傲的国学典籍。传世之国学典籍,通常是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
经部之书,指六经,后因《乐经》亡于秦,故称五经,即《诗》《书》《易》《礼》《春秋》。后来增至七经、九经、十一经,至宋代增至十三经。今天称经书多以十三经为准。这是在五经的基础上,将礼细分为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而《春秋》有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又增《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经部之书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最早的源头,经学则是国学的灵魂。
史部之书,主要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二十四史。除正史外还有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记、谱系、簿录等。梁启超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史部之书所记载的历史经验,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子部之书,主要收先秦诸子之学,多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产物,也收后代子书。《汉书·艺文志》载诸子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此外还有兵家。子部之书还收有天文、历法、医家、农家(耕作)、算法、术数、艺术、工艺、动植物、宗教等著作。春秋末年至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诸子百家争辩的内容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性论、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社会理想、治国蓝图、政治主张、思想方法,等等。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学术的发展,并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基础。
集部之书,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批评著作。古代文学作品有的是通代或断代的总集,有的是个别人的别集,所以称集部。从文体上说,集部之书包含了诗、词、曲、赋、骈文、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历代的文学作品,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心灵史和审美发展史。
饶晓老师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又有丰富的国学教育实践经验。他编著的《国学与闻》,我认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一、涵盖全面而又重点突出
全书虽然仅十三讲,但经、史、子、集四部均涵盖其中。
经部之书,尤重《周易》,这是因为《周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后代儒、道两家思想,都源于《周易》。史部之书,着重阐释二十四史之首《史记》。子部之书,重点介绍了儒家之孔孟和道家之老庄。集部之书,重点介绍了《诗经》、唐诗和宋词。这些都是国学最基本的内容,是初涉国学者首先应当了解的。
二、阐释精准并能深入浅出
对于上述重要的国学典籍,以及相关的人物、史实、思想、价值等,饶晓老师都能做出精准的阐释。鉴于读者多为青少年学生以及一般社会大众,饶晓老师的阐释总是力求深入浅出。虽然国学元典大多文辞艰深,但本书语言却平实如话,生动流畅,读来并无晦涩拗口之感。
三、原始察终力求古今连通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的阐释多能探本溯源,原始察终,尽可能地让读者了解所探讨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获得比较系统的认识。全书知识点多,信息量大。饶晓老师还十分重视连通古今,既讲清所探讨对象原有的内涵,也说明它后来的演变,以及当下的价值和意义,使古老的国学,穿越时空,在今天变得鲜活起来。
今天,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推广国学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当代的民族精神;有助于我们吸取古人的无穷智慧,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我们陶冶性情,美化心灵,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素质。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国学,开展国学教育,应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张葆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前校长。现受聘为广西师范大学国学堂专家委员会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终身教授,广西儒学学会名誉会长,桂林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国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先秦诸子菁华》《论语通译》《老子道德经译解》《大学中庸译解》《周易选译》等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