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立足北京科普建设现状,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构建北京科普驱动力评价模型和指数,全面研究和分析北京科普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总报告、理论探讨、热点追踪、典型案例,给出了北京发展科普事业的对策和建议,为北京市科普发展提供了方向,为其他省市科普发展提供了借鉴。
北京市科技传播中心,主要承担本市科普管理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具体承担科技宣传和相关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李 群,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综合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预测与评价、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科普评价。科技部、中组部、原人事部、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北京市科委等部门有关领域的咨询专家,教育部研究生学位点评审专家及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普专项基金评审专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科技论坛》、《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等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中国社科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等课题6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9项。构建了一些学术创新模型和概念,例如L-Q灰色预测模型、扰动模糊集合和评价模型取得一定的社会反响,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了积极的应用。出版专著6部;主编4部蓝皮书;发表国内外论文、报纸理论文章、中国社科院要报等成果170余篇(部)。完成了多项交办的研究任务,为制定国家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曾获得省部级青年科技奖和科技进步奖、全国妇联优秀论文一等奖、特等奖,中国社科院信息对策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2016年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表彰。指导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得2016年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Ⅰ 总报告
1 北京科普事业发展报告(2018~2019) 李群 孙勇 高畅 邓爱华/001
一 引言/002
二 北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状况/003
三 北京地区科普能力建设进展/012
四 北京科普综合评价及科普发展指数测算/027
五 新时代北京科普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039
Ⅱ 理论探讨
2 北京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研究 高畅 刘涛/061
3 北京科普资源平台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为例 白武明 徐德诗 徐文耀 徐雁龙/072
4 建立北京科普产业生态圈的战略构想研究 杨琛 张源/082
5 北京科普工作促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作用分析 邱成利/095
6 新型信息技术在北京科普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李群 李恩极/108
7 北京市16区科普工作评价及实证研究 刘基伟 闵素芹 曲文/122
8 北京科普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研究 王玲玲 汤乐明 余玥/143
Ⅲ 热点追踪
9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北京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畅/158
10 北京科普发展航向标的作用及国际化路径选择 徐海燕/168
11 新时代北京科普人才发展优势与挑战分析 侯岩峰 董全超/185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科普的引领、带动、服务作用探析 李晔 陈奕延/197
13 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兴起、发展与效果分析 王伟 龙华东/215
Ⅳ 典型案例
14 公民科学素质视角下的科普影视作品评价
基于北京《科普影视集萃》的实证分析 张九庆 刘涛/223
15 北京科技周活动平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祖宏迪 汤健/239
16 北京市开展科学普及的路径、模式和经验探索 刘玲丽 陈杰/251
17 北京与六省市开展科普工作的方式、模式和经验探索 毕然 邓爱华/261
18 驻京教育、科研机构服务于北京科普的模式与做法 臧翰芬 叶茂盛/279
Abstract/291
Contents/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