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播政策史》是传播学本土化的新成果,以专门史形式,运用传播学工具,对我国古代传播政策素材进行梳理和归纳;在大限度地展现史料的同时,提供历代学者对历史记录的校勘与评述,真实反映以政教为核心的官方传播政策在特定时代的源流、取向、内容及其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相互构建。
《中国古代传播政策史》适合传播学、政治学和法学领域的师生和业界人士阅读和使用。
大约两年前,何勇来家看我,他告诉我他正在写一本《中国古代传播政策史》,我当时听了有些疑虑,这么冷僻难做的课题,能行吗?他却兴致勃勃地向我叙述起来,他说:传播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人类在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总在寻求传播的手段和途径,以求信息的流动、求自身的生存。在社会系统形成以后,官方便会利用对信息的控制,达到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传播政策就是指统治阶层对信息传播活动的管理策略,所以即便在古代,传播活动都是有迹可循的。中国浩瀚的史料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一个宝藏,可供研究者以各种角度去发掘探寻,使其条理分明地呈现出一个个不同的脉络,形成不同的学科。所以从传播学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传播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是可行的,也是一项有价值的工作……我听他说得有道理,而且难得他如此有兴趣,我觉得值得鼓励,兴趣是研究工作获取成果的重要因素。再说,他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课题,是有他的原因和有利条件的。
何勇原是我1997级的硕士研究生,曾和我一起研究中国的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实语言,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段工作经历对他思考官方政策与传播活动的互动有很大触动。后来读博士,师从我国广播电视史学专家郭镇之教授,毕业后留在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讲授传播政策、传播法方面的课程。所以他想写《中国古代传播政策史》是有研究基础和学术积累的。
我虽对此课题没有研究,但当时就他的思路给他提了点建议,我觉得记述历史和制作电视纪录片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讲求事实的真实,以事实说话,所以要尽可能地运用经过考证的史料,把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关传播的记载、故事、案例整理清楚,从古代各个时期、各个朝代所发生的案例中梳理、叙述和分析,找出其自身的逻辑,这既是历史著述的要求,也会把这一冷僻难做的课题论述得生动易懂。
现在,两年过去了,何勇真的抱了厚厚的书稿来看我了。他要我为他的书写几句话。我没有思考过这方面的历史,只能对他的勤奋和认真的研究精神表示赞赏,看来他对中国的历史是下了很大功夫研究的,书中汇集了神话时代、巫祝时代、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一些有关传播的史料,对各种仪式、制度、礼教、禁令、律条、榜文、邸报、京报等传播方式和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叙述出各个时期统治者对传播的重视、利用,或严格的控制,以及传播手段随着政治、经济、技术(如印刷术)等的发展而发展,朝代的更替中各种权力的博弈在传播中的表现等等,这些在书中都有确证的史料和案例来说明,尤其在唐、宋以后的章节中,这种叙述更为细微突出,使读者能从史料中做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读起来也较有趣味。至于其中的意义和对当下的观照,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吧,正如优秀的纪录片一样,重要的是给予观众认知和判断的空间。
书只写到清代,到了现在,尤其是21世纪以来,传播已蔚然成为重要的研究学科,社交媒体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真所谓翻天覆地,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究。中国古代对信息和舆论的种种管理实践和社会效果,为我们今天制定传播政策和制度提供了视角和观照,而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又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希望他继续努力,为现在及未来的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导读
□□章 神话时代:起源
□□节 传播的起源:象征符号与仪式传播
第二节 传播政策的起源:仪礼独占与扩散
第二章 巫祝时代:明命鬼神为黔首则
□□节 古史:巫行教化
第二节 二里头文化的仪礼体制
第三节 先鬼后礼:殷墟和卜辞中的祭祀
第三章 观风化俗:先秦早期的朝野对话
□□节 上以风化下:周公制礼与孔子诗教
第二节 下以风刺上:民谣与采诗制度
第四章 春秋横议:禁言与纳谏
□□节 子产:存乡校与铸刑鼎
第二节 悬书之禁
第三节 孔子诛少正卯
第四节 大谏之官:谏议制度的产生
第五章 战园争鸣:稷下论政与归心于壹
□□节 稷下学宫:齐国不治议论
第二节 商鞅变法:秦国归心于壹
第六章 秦汉相袭:从言禁到大一统
□□节 书同文与焚书令
第二节 秦汉诽谤法的兴废
第三节 除挟书律和抑黜百家
第七章 东汉清议和党钢
□□节 清议活动与月旦评
第二节 党议与党锢
第八章 唐代邸报:中央与地方的信息博弈
□□节 邸报与邸制
第二节 进奏院状的产生
第三节 进奏院状的性质
第九章 宋代的传播政策:控传报、禁小报
□□节 进奏院改制
第二节 令格之制
第三节 定本兴废:事前检查制度
第四节 小报之禁
第五节 出版政策
第六节 公共批评
……
第十章 以宽得之:元代传播政策
第十一章 教以化俗:明代传播政策
第十二章 训士化民、校雠同文:清前期传播政策
余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