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始终在揣摩卡夫卡的内心世界,卡夫卡与这个世界有着分歧,而这个世界对卡夫卡也存在着误解。
卡夫卡的著作和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范围内都广为人知。世界各地都在对他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解读。但回归卡夫卡自身,他的内心世界与他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
这本书以卡夫卡的生长经历为主线,贯穿了他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成长历程,以及*常为人议论的他的故事。在大量独具风格图片(国际获奖作品)的陪同下,我们似乎已经可以走进卡夫卡的世界,更好地理解他、更好地理解他的著作。
1. 捷克共和国前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先生亲自作序,充分肯定著作的***与独特性。
2. 独具捷克风格的图文信息(曾获国际奖项),在这里,你可以生动形象地走进卡夫卡的世界,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3. 著作全面介绍卡夫卡的生活经历以及与他重要代表著作、重要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是阅读卡夫卡著作前的优秀阅读作品。
理解卡夫卡来自捷克的文化邀约
捷克共和国前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
2019年7月24日
卡夫卡是20世纪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他逝世后近100年间,他对混乱的、个体难以理解的现代世界中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独一无二的看法,让全世界范围内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深感不安。
弗兰茨·卡夫卡和他短暂的一生体现了20世纪欧洲中部地区生活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卡夫卡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家庭,用德语写作,上过德国学校,但在捷克的环境中度过了一生。差异意识、孤独感、被排斥感、孤立感贯穿着他最有名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卡夫卡笔下主人公生活的世界与他自己的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卡夫卡对于外部世界及其统治力量的无力感。卡夫卡的一生短暂而孤独,最后因患上了不治之症而结束,他凭借极富创造力的方式,把自己所经历过的强烈情感用在了文学人物身上。
卡夫卡生前只出版了几部短篇小说,他在遗嘱中要求销毁所有未出版的作品。所幸他未能如愿。他的书直到二战之后才出版,其深度和形式深深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读者。卡夫卡笔下生活在绝望世界里的人物,其实是在越来越难以理解的世界里生活的现代人的生动写照。就这方面而言,一战过后,弗兰茨·卡夫卡就已经远远跨出了自己深爱的布拉格和中欧的边界,成为了世界级的文学巨匠,直至今日还在影响我们时代的知识氛围。
我很高兴,现在中国的读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文化受众也有机会通过《寻找卡夫卡》这本书进一步了解这位世界闻名的捷克文化名人。虽然我知道,卡夫卡对中国的读者来说并不默生,但我认为,与当今中国社会相去甚远的文化差异和完全不同的时代特征,会使卡夫卡的深刻内涵难以被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为这本书起名寻找卡夫卡。
我相信,对于许许多多中国游客来说,这样的寻找并不费力,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到过布拉格,亲身感受过小路窄巷、哥特式及巴洛克式教堂和宫殿营造出的独特氛围。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拜访弗兰茨·卡夫卡故乡的邀约。他们将受到热烈欢迎。
近年来,中捷关系高度发展。1993年,我成为第一位访华的捷克共和国总理;十年之后,我也成为了第一位访华的捷克国家元首。此后,中捷两国之间全方位合作的广度、深度成倍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我很高兴,我们的合作并未止步于贸易和投资领域,文化交流和人际关系发展也得到了关注。
我相信,《寻找卡夫卡》的中文版是迈向这条道路的正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