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的方式从跟进、评价转向独立研究,逐步形成中国自己独特的哲学传统、学科领域、哲学纲领和时代特色,中国技术哲学的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形成.
本书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这是对分析技术哲学的重要推进,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实践价值.
吴国林(Guolin WU)男,1963年(癸卯年)5月生,四川省营山县人,(物理学)理学学士,(物理教育学)教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哲学博士(1999),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院长,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作访问学者,师从著名现象学技术哲学家Don Ihde。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专业委员会(STS)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方法论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等。
绪论 走向分析技术哲学
□□节 技术哲学的内在逻辑分析
第二节 技术哲学的问题与出路
第三节 分析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书的写作思路与基本框架
□□篇 国内外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章 国外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节 德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美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英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荷兰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五节 俄罗斯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六节 日本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 现象学技术哲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 从现象学到现象学技术哲学
第二节 新海德格尔者的技术批判
第三节 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经验化的现象学分析
第四节 法国进路:人类命运与原初的技术性
第三章 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思想状况
□□节 从技术辩证法到技术哲学学科
第二节 作为一种部门哲学的技术哲学
第三节 作为一种哲学纲领的技术哲学
第四节 思想来源、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
本篇小结
第二篇 分析技术哲学的系统性研究纲领
第四章 技术的含义与技术划界问题
□□节 技术的演变
第二节 技术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技术本质的一个简要考察
第四节 技术的二象性与本质
第五节 科学与技术的划界问题
第五章 技术的先验分析
□□节 技术先验问题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对历史上技术先验分析的审视
第三节 德绍尔物自体观中的悖论与再认识
第四节 先验因素与经验因素互为前提和基础
第六章 技术人工物的本体论问题
□□节 特修斯之船问题
第二节 人工类是实在类吗?
第三节 技术人工物的系统模型
第四节 再论技术人工物的自然类与实在性
第七章 技术语言与技术陈述
□□节 技术语言的特点
第二节 技术陈述的基本分类
第三节 技术陈述的性质
第八章 技术知识及其逻辑结构
□□节 知识的含义
第二节 技术知识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第三节 技术知识分类的简要考察
第四节 对技术知识的再思考
第五节 技术知识的分类与结构
第九章 技术理论的结构
□□节 技术事实
第二节 技术规则
第三节 技术规律
第四节 技术原理
第五节 技术理论
第六节 技术的真理问题
第十章 技术解释的基本模式
□□节 技术解释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克劳斯的技术解释理论
第三节 技术客体的功能解释
第四节 技术客体的结构解释
第十一章 技术推理研究
□□节 实践推理的含义与基本模式
第二节 技术的结构推理
第三节 贝叶斯推理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章 技术进步的哲学分析
□□节 技术进步的概念
第二节 技术进步的外在分析
第三节 技术进步的内在分析
本篇小结
第三篇 分支技术哲学研究
第十三章 信息技术哲学
□□节 信息技术哲学的兴起
第二节 信息技术哲学的主要论域
第三节 信息技术哲学的若干前沿
第十四章 生物技术哲学
□□节 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当代生物技术中实践推理与理论推理的一体性
第三节 生物技术哲学的若干前沿
第十五章 纳米技术哲学
□□节 纳米技术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纳米技术哲学的若干前沿
第十六章 认知技术哲学
□□节 认知技术概要
第二节 认知技术哲学的若干前沿
第十七章 量子技术哲学
□□节 量子技术的含义
第二节 量子技术哲学的若干前沿
本篇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