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紧跟教改,接轨双证书制度。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引领职业教育教材发展趋势,注重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紧密围绕执业资格标准和工作岗位需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创新模式,理念先进。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编写模式,迎合高职高专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以纵向深入和横向宽广为原则,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对课程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3) 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内容体系整体优化,注重相关教材内容的联系和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获取信息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高职教材的有机衔接与过渡作用,为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的贯通人才培养通道做好准备。(4) 紧扣大纲,直通护考。密切结合新的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紧扣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和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随章节配套习题,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5) 全套教材采用全新编写模式,以扫描二维码形式帮助老师及学生在移动终端共享优质配套网络资源,使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提供的数字化平台将移动互联、网络增值、慕课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学习方式融入教材建设中,全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开发理念。
前言 本教材遵循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三特定(特定的对象、特定的学制和特定的学时限制)的原则,在总结其他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学科发展趋势,汲取国内外经典教材新版本的新内容,结合我国护理实践,对内容进行精选和更新。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在保持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材版面和编写内容,删繁就简,突出实用性、创新性。本教材依据儿科护理岗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编写,适应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开展。本教材可供护理专业高等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学生使用,也可供护理专业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及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使用和参考。在内容编排上,尽可能利用图、表等直观的资料,便于学生比较、理解和加深记忆。附有课件和电子习题库,电子习题库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匹配,可供教师随堂、阶段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编写体例上,本教材突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模式,重点疾病护理采用典型案例引入、提出问题的方式,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儿科护理的需要。在编写结构上,本教材相关章节设置了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对学科前沿、相关领域研究热点、新研究成果等进行深层次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幅度增添图、表,章后设置电子习题库,赋予学生运用知识去实践和创新的动力和兴趣。本教材力求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段落层次清楚,文字结构严谨,语句精练通顺。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当之处,恳请各兄弟院校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参编院校领导和同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谨致真诚的感谢!本教材中所列药物及给药剂量仅供参考。编者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的范围和任务/1
第二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
第三节儿童年龄分期/2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4
第五节儿科护理的发展与展望/5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6
第二节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8
第三节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展及评价/12
第三章儿童保健第一节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19
第二节计划免疫/23
第三节儿童体格锻炼与游戏/25
第四节意外事故的预防/27
第四章儿童营养与喂养第一节儿童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29
第二节婴儿喂养/31
第三节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34
第五章住院儿童的护理第一节儿科医疗机构设置及护理管理/36
第二节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39
第三节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40
第四节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指导/41
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第一节概述/44
第二节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46
第三节新生儿窒息/50
第四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4
第五节新生儿颅内出血/56
第六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8
第七节新生儿黄疸/61
第八节新生儿脐炎/64
第九节新生儿败血症/64
第十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66
第十一节新生儿低血糖症/67
第十二节新生儿低钙血症/68
目录·儿科护理·第七章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70
第二节儿童肥胖症/73
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75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生理特点/82
第二节口炎/83
第三节腹泻病/85
第四节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90
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96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8
第三节急性感染性喉炎/100
第四节急性支气管炎/102
第五节肺炎/103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09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111
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117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21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122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125
第四节尿路感染/128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132
第二节儿童贫血/133
第三节急性白血病/140
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3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47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148
第三节病毒性脑炎/151
第四节惊厥/152
第十四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生长激素缺乏症/156
第二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57
第三节儿童糖尿病/160
第十五章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风湿热/163
第二节过敏性紫癜/166
第三节川崎病/168
第十六章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21三体综合征/171
第二节苯丙酮尿症/173
第十七章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麻疹/176
第二节水痘/178
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180
第四节手足口病/182
第五节结核病/184
第十八章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第一节体格测量技术/192
第二节人工喂养技术/194
第三节更换尿布法/194
第四节婴儿抚触技术/195
第五节婴儿沐浴技术/196
第六节婴幼儿约束保护技术/197
第七节头皮静脉输液技术/198
第八节静脉留置针技术/199
第九节股静脉穿刺技术/200
第十节暖箱使用技术/200
第十一节蓝光照射技术/201
第十二节新生儿窒息抢救技术/202
参考文献/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