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魏巍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散文、小说等。包括《谁是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等经典篇目。本书分为四辑:谁是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我的老师和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前两辑是反映抗美援朝的作品,后两辑主要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方面风貌的作品,作品的创作时间从1950年(《朝鲜同志》)一直跨越到2006年(《重读五十年前的读者来信》),基本可以反映魏巍散文创作的全貌。本书同时邀请了国内语文名师对原著进行导读和点评。根据国家红色主题教育的要求和原著的文学价值,受邀的名师会对文本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以达到好像有一位老师正坐在读者身边,对读者进行面对面阅读指导的效果。 ?
1. 本书是经典红色作品,内容符合时下主流价值观;
2. 作者魏巍先生之子魏猛先生亲自写序推荐;
3. 本书收录了《谁是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或课外阅读教材的经典篇目及其他经典文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补充;
4. 邀请国内语文名师推荐及导读,兼具文学性和实用性。
看到新编的散文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心中感慨万分。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部分是我父亲写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散文作品。你看这个书名不就带着浓厚的那个时代的气息吗?我父亲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片段也都叠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上小学以前,家里很少有父亲的身影,都是跟着妈妈一起。长大后,才知道父亲从朝鲜回来就准备创作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东方》。他觉得这场伟大的战争不是几篇散文能够全面反映出来的,必须有一个长篇的文学作品把这场战争全景式地写出来,不但要有朝鲜前线的战争场景,还要有后方祖国的农村、工厂的人们的生活,这样一个新中国初期广阔的大时代的画面。
从1954年开始,那时他刚从朝鲜回来,为创作长篇做准备,回国以后他首先到了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这是一个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大型工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开展得为轰轰烈烈的地方。他在这里深入生活,还担任了一个工厂车间的党支部副书记。他每天和工人生活、工作在一起,白天一起劳动,夹着一个饭盒和工人们一起在食堂里吃饭,晚上住在工厂的单身宿舍里面。周末工人请他到家里去,他乐得和工人打成一片。车间的工人师傅们熟悉了,都叫他魏头,他听了觉得特别亲切、特别高兴,觉得这是对他的认可。当时二七机车车辆厂的党委书记是黄英夫同志,他年纪不大却是个老红军,13岁就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特别能走路,人称小铁腿,后来当了武警总部的副司令。2008年,他们两个人都住在医院里,医院相距不过五分钟的车程,可是谁都不能过去探望对方了!他们都想念老朋友,我只好拿着摄像机把我父亲摄下来,给黄伯伯看。再把黄伯伯拍下来,给我父亲看。拍摄时,我父亲对着镜头和黄英夫同志说了好长好长一段话,意思是说非常想念他,怀念两个人的友谊。
我父亲说:我到二七厂去深入生活,一是为写长篇小说做准备,也是为了寻找我的这个阶级。父亲是自觉地把自己划在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团队里。直到后,他有许多工人朋友。工人朋友到家里来,他每每就一些社会上的事情探问,工人们怎么看?形势再不好,他也还是有信心,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工人阶级。
在工厂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父亲又去了河北农村。这里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他战斗多年的地方,也是他收获胜利和爱情的地方。五十年代,他在冀中平原上骑了一辆自行车到处跑,亲身经历了解放以后、土改完成了的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他在农民家里吃派饭,交了很多村支书、村长朋友,这些都形成了他的长篇小说《东方》中的人物和故事。
五六十年代,是我父亲生活、工作为忙碌,又是情绪高昂,充满创作激情的年代。由于他的作品很受青年的欢迎,当时,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经常要他写一些关于青年的思想评论。在晋察冀时,胡耀邦就是老领导。共青团当时组织的这些青年思想讨论搞得生气勃勃,非常热烈。多年以后,我父亲回忆说,耀邦同志很会做青年人的思想工作,他一讲话,青年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共青团、《中国青年》组织的讨论,都是青年人热心的话题,比如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对幸福的理解,等等。那时新中国还很年轻,青年们都充满革命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些话题在青年中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关于人生观的全国的大讨论。我父亲非常热心地参与其中。这个集子的《重读五十年前的读者来信》,反映的就是当时给《中国青年》杂志写青年思想评论时的情景。那个年代,很多报纸、杂志约稿催得急,他的创作热情大大迸发,有时从一个早晨写到第二天的黎明时分。那时他三十多岁,人称壮丁。一次他在外地,《中国青年》杂志社的编辑同志去找他催稿,就坐在一旁等着他完稿。稿子写好,编辑同志马上赶到火车站托列车员把稿件送到北京,杂志社派人到车站接稿,赶回去发排、出版。那个时代就是这样一个火红的年代。参与五十年代青年人生观大讨论时,还有很多读者给我父亲来信。50年后,我父亲整理旧物时翻看了这些充满青春炽热感情的来信,几次流下了眼泪。时光易逝,在他的青春岁月里,那个时代毕竟在心里留下一些纯真的东西,留下了几十年后还能拨动人心的东西。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的这本散文集,是面向青年人的。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人富于理想,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作为一个青年,一个人的理想一定要和祖国的进步、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有了这样的结合,就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就会有一个人生的大目标。近年来,经历一些事情,我发现有很多年轻人都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品质。很多青年学生,不再是仅仅关心自己的学业、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待遇,他们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贫困地区的教育,关心留守儿童,关心下岗工人。这些年轻人有理想,有信念,爱思考,有见解。经历这些,一改此前我对年轻人过去固有的精神空虚、只知道追求享受和虚荣的印象。看到这些,我感到中国大有希望!年轻人,他们为了理想,奋斗、拼搏,一往无前。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会有欢乐,也有困苦,在这条路上也还有迎接胜利的鲜花。要知道,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魏猛,魏巍先生之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人民日报社记者,聂荣臻传记组成员。)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当代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 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谁是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1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篇一谁是可爱的人/1
朝鲜同志/2
在风雪里/15
前线童话/23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26
火线春节夜/34
谁是可爱的人/43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49
篇二依依惜别的深情/57
挤垮它/58
祝贺/80
前进吧,祖国!/84
这里是今天的东方/93
勇士镇守在东方/99
写在凯歌声里/102
依依惜别的深情/105
鸭绿江情思/113
篇三我的老师/119
寄故乡/120
看家乡戏/123
我的老师/129
处女地(一九八四年八月游九寨沟日记)/135
日出/138
黄河,母亲的河/142
草原记事/147
我的起跑线/160
篇四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171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172
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致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勘探
队员们的送别辞/190
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200
走在时间的前面给工人王崇伦同志的信/203
做新型的知识分子/208
百花盛开的国家/221
创造幸福的家乡/226
重读五十年前的读者来信/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