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语文小学老师
语文小学老师:请允许这样称呼大家。这样的称呼反映了两个口语表达的情形:一是双重身份。犹如复姓:姓语,也姓小。二是文化现象。这里有先后关系,语文在先,小学紧随其后。不知妥否?这也是编写《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文本解读及学习设计》(共12册)这套丛书的基本出发点。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套丛书,下面根据丛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些说明。
一、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既是语文学习设计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成功和高效的重要保证。可以说,一切有效的语文教学都是基于特定的文本解读的。
这里的文本解读,主要是对教材中的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习作进行教学角度的分析和评价。文本解读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如:文章学、语言学、汉字学、逻辑学、美学、心理学、哲学、文化学等等。文本解读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特点、情节内容、语言表达、插图配画、练习作业、文化底蕴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教材的每个单元前设置了篇章页,对此也需要认真解读,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单元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套丛书重点进行三个方面的解读。
1.文体特点。文无体不立,教无体不灵。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有一点文体意识,应该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样的解读和思考,才能保证语文的文本个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具体可参阅汪潮主编《不同文体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2.文化底蕴。知识是短暂的,能力是长久的,文化是永恒的。立足于文化学角度的思考,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理应成为文本解读的重要内容。基于文化学的文本解读是颇有意义的,将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为此本套丛书非常关注文化现象,包括汉字文化、汉语文化、汉文文化和汉民族文化。文化具有历史性、渗透性和积淀性,所以,每篇课文选择一两个典型的文化现象,有所侧重,有所渗透。
3.语言表达。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习得。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特别有意地对文本中的语言进行重点解读,包括对语言知识(字、词、句、段、篇)和语言能力(听、说、读、习、写)的解读,主要涉及语言现象、语言法则、语言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
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方向,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标准,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纲,纲举目张。
1.学习目标的重点。从学习的总目标看,语文学习目标包括四个方面: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语言文字,其次才是语言文章、语言文学和语言文化等。这种目标的定位是非常之必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重视汉语口语、汉文字的重点目标的达成。
2.学习目标的层次。学习目标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丰富,层次众多,难以逐一罗列。所以本套丛书进行了分层、分级考虑,提出了基础学习目标、特色学习目标、发展学习目标。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基础的三个,特色的两个,发展的一个。一般常规的课堂教学完成基础目标即可。
三、核心内容
根据我们的研究,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素:态度素养、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态度素养是必备品质,语言素养是关键要素,文化素养是根本保证,或者说:态度素养是语文学习的动力系统,语言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操练系统,而文化素养是语文学习的支撑系统。这三者共同构建了一个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体系。
1.态度素养。态度决定人生,这大概是对态度重要性最为经典的阐述了。于是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其中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变量,这说明态度在核心素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生发展的必备品格。意愿是启动因素,兴趣是维持因素,而习惯是形成因素,共同构建一个语文态度素养。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祖国的语言文化。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汉字、汉语、汉文)的态度,关心汉语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汉语文的态度,等等。
2.语言素养。小学生学语文的关键之所在是学好语言。应该说,语言素养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语言素养是一体两翼的综合体:语言是体,情感和思维是两翼。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素养包括三个要素:语言、情感和思维。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它是本质。其他两项都是基本属性,应有机地渗透到语言之中,既不能凌驾其上,也不能游离其外。
3.文化素养。语文课程和教学中的文化无处不在,而且博大精深。所以,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良好品质。
以汉字文化素养为例:(1)渗透汉字的字理。字理者,造字原理、规则也。如六书原理及现代汉字结构规律。当然,了解字理并不是枯燥的文字讲解,而是要把汉字的字理知识与汉字字形、精美的图形结合起来理解。(2)渗透汉字的演化。要有选择、有步骤地展现汉字诞生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以通俗的语言解释其字形、字义的变化,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每个汉字的意义。当然,这是有机渗透,并不是逢字必讲其演化。(3)渗透汉字的故事。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汉字故事,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化习俗等,促进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不断形成。
为此,本套丛书从语言、思维、文化、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一篇课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为具体的学习设计提供基本的思路。当然,每课的核心内容1~2个,不求量多,只求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讲究实效。
四、学习设计
本套丛书在学习设计上力求时代特色,其基本设计意图如下。
1.学本课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争体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所以,在设计中尽可能使用了学习单、思维导图、学习整理等策略。
2.全程构思。对整册教材的所有内容,包括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学习园地等进行全面设计,对一篇课文也进行了多课时的系统设计。唯有基于整体构思,进行顶层设计才是更为开放有效的。
3.板块设计。采用板块设计有利于知识的条理性,有利于学习的组织性。每课时设计3~4个板块,其中1~2个(已用楷体表示)是针对核心内容的,是更精彩、更有特色的。
4.体现学理。语文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语文学习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的。我们在每一个大板块后都有板块设计意图,便于大家进行理据思考。(具体可参阅汪潮著《语文学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本套丛书由汪潮专家工作室的语文名师精英团队研制,由国培专家、浙江外国语学院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汪潮教授任主编。本套丛书分册配合教学进度分期出版发行。
本册是六年级上册,由汪潮教授主编,主要撰写人员是(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小坚(第一、二单元)、陈建新(第五、六单元)、杨柳(第三、四单元)、倪晓琴(第七、八单元)。福建教育出版社林彦、庄严、王彬、朱蕴茞、黄晓夏、刘贞辉、王振辉、念育琛等编辑为此套丛书的出版尽心尽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还有众多的老师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汪潮
2019年7月19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