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十年前,一匿名男子将三本手记寄往东京的小酒吧。手记中,男子面对或许不存在的读者,袒露了自心深处的泥沼与业火
从小就被人们说成是幸福的人,但我的心情却如在地狱……
我用搞笑这根稻草维系住和人类的关联。这是一种殊死的、冷汗淋漓的服务……
我虽然对大家和蔼谦卑,但对友情并没有过真情实感……所有交往,只是一味让我痛苦。
道尽了一个因天真而带伤的灵魂对人世的怀疑,以及踉跄着走向末路的悲哀。
纯洁无暇之信赖乃罪恶乎?作品发表同年,太宰治自杀身亡。
本书亦收录太宰治以情人太田静子为女主人公原型的女性体小说代表作《斜阳》,描写了一个没落贵族之家夕阳西下的日子;追问在礼乐崩坏的时代,精神上的贵族们终将何去何从。
我参不透人类的生活。
敏感灵魂的自白之书。
太宰治半自传体小说,核心代表作《人间失格》《斜阳》合集。
跨越大半世纪的常青经典,销量无法计数,反复被影视化、动漫化。
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王家卫都绕不开他的作品,影响文艺界至深的鬼才。
资深日本文学学者,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优质译文精心打磨,详实注释,另附长文解读。
一千遍工作室极简主义高级感装帧,抽象面具传达作品精神内核。
精工精装轻型纸内文,经典版式设计,收藏捧读两相宜。
《人间失格》
太宰治 著
王述坤 译
引子
我曾见过那男子的三张照片。
一张可谓其幼年时代吧,照片中的孩子十岁光景,被许多女人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可以想象那大约是他的姐姐、妹妹,还有表姐妹们吧),他穿着粗条纹和服裙裤站在庭院的池边,头向左歪了大约三十度,笑得很难看。你说难看,可感觉迟钝的人们(即不关心什么美丑的人们)却表情呆滞地吹捧道 :
好可爱的小哥呀!
尽管说得轻飘飘的,但听起来倒也未必是廉价的恭维,因为那孩子的笑脸中,也并非没有类似俗话所说的可爱的影子。然而,倘是受过一点审美训练的人,只要看一眼,说不定就会立马不愉快地喃喃自语道 :多让人讨厌的孩子啊!继而将照片丢开,犹如抖掉手中的一条毛虫。尽管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仔细看那孩子的笑脸,的的确确越看越让人恶心。因为那压根就不是笑脸,他一点也没笑。何以见得?他是双手紧紧握拳站立着,而人在紧紧握拳时是笑不出来的。简直就是猴子,猴子的笑脸。那只是在脸上挤出丑陋的皱纹而已。实在是怪异的照片,有着某种低级下流、令人作呕的龌龊感,甚至让人想喊他一声皱巴哥儿。我从没见过这种表情怪异的孩子。
第二张照片是学生打扮,面容之巨变令人惊诧。无从判断是高中还是大学时代的留影,但总之属于那种异常俊美标致的学生。然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你不会感觉到那是个活人。他身穿校服,胸前衣袋口露出白手帕,跷起二郎腿坐在藤椅上,也是笑着。这次的笑脸并非皱巴猴子的笑脸,而是相当巧妙的微笑,却总感觉与人类的笑有所不同。完全没有方刚血气或曰
生命之重的那种充实感,不像一只鸟,而是轻如羽毛,只是一张白纸般笑着。就是说,给人的感觉整个就是一个假字。说他装腔作势也罢,轻浪浮薄也罢,女人相也罢,都不够准确,要说是油头粉面当然也不贴切。而且仔细一瞧,这个俊俏的学生还会给人以鬼怪故事中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我从没见过这样怪异的标致青年。
第三张照片最怪。简直无从判断大致年龄。照片上的人头发似乎已有几分花白,待在肮脏透顶的房间(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房墙有三处坍塌)角落,这次没有笑。什么表情也没有。说来就像坐在那里,双手拢在小火盆上烤着烤着就咽了气似的,实在是一张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照片。奇怪之处不止于此,因为照片上脸孔较大,我得以仔细地观瞧那张面孔的构造,那额头平庸、额上皱纹平庸、眉毛平庸、眼睛平庸,包括口、鼻、下巴也全都平庸无奇。啊!这脸孔不仅没有表情,甚至连印象都不能留下,毫无特征。譬如说我看了照片后闭上眼睛,这时已忘记那脸孔是个什么模样。固然能回忆起房间墙壁和小火盆之类,但对房间主人面孔的印象却如过眼云烟,无论如何就是想不起来。那是一张入不了画的面孔,也入不了漫画之类。而一睁眼,啊,原来是这模样,想起来了! 甚至丝毫不会有这种因想起来而引发的欣喜。说得极端些,就是睁开眼重新看一次那张照片,也还是想不起来 ;于是乎就只剩下不快和焦躁,随即不由得移开视线了事。
就是所谓死相,也总会有某种表情留下某种印象吧?或许把驽马的脑袋安在人的躯干上,就会产生如此效果?总之,说不清是哪里,会让观者产生不寒而栗的厌恶情绪。这种怪异男子的脸我是从没见过。
第一篇手记
我的一生是充满羞耻地走过来的。
我参不透人类的生活。生于东北的乡下,我头一次看到火车是长到很大的时候了。我上了车站天桥再下来,竟全然没有发现这是为了跨越铁路而建的,只当那天桥是车站为了像外国的游乐场,以复杂为趣、显得高档时髦才建起来的。而且颇长时间一直那样以为。上上下下天桥对自己来说,反倒是一种相当洋气的游戏,在铁路部门的服务中也是最聪明的服务之一。
但后来发现那不过是为旅客过铁路所造的很实惠的楼梯时,便旋即兴味索然。
还有,我孩童时代曾在画册上见过地铁,就一直以为这也并非出于实际的需要而设计,只想着那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因为乘地下车比起地上车别有一番情趣。
我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卧床不起,躺在床上就深感床单、枕套、被套都是很无聊的装饰,到了近二十岁才明白,那些反倒是实惠的用品,从而对人类的节俭感到怅惘和悲哀。
我也不知什么叫挨饿。不,这不是说自己生在不愁衣食住的家庭,不是那种荒唐的意思,而是自己丝毫不了解挨饿的滋味。也许我的说法有点怪,我就是饿了也不能靠自己来发觉。小学、中学期间,我一放学回家,周围人就闹哄哄地说什么:瞧!饿了吧?我们也都记得放学回到家时饥肠辘辘的滋味可是要命呀!来点蜜豆怎么样?还有蛋糕、面包哟!所以,自己就发挥天生的拍马精神,嘟囔着饿啦!将十来颗蜜豆扔进嘴里。然而,挨饿是什么滋味,我还是没能明白。
我当然也很能吃,但印象中几乎没有哪次是因为饿才吃的。所谓珍奇的东西,吃 ;所谓奢侈的东西,吃。另外,在外边人家给拿出来的东西,多半也会硬撑着吃下。而对于儿童时代的我来说,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自家吃饭的时刻。
在我那乡下家里,全家十口人左右,各自的托盘分两列相对摆着。我这个老幺当然坐最下首,午饭时间十几口人在微暗的饭厅只是一声不响地吃饭,这种情景总是使我感到一股寒意。加之,是乡下那种传统之家,菜谱也多半是一成不变,珍奇、奢侈的食物休得指望,所以我对吃饭时间就更加恐惧了。我坐在微暗的餐厅末席,浑身发抖,一点点夹饭送到嘴边,填入口中。我总想 :人为什么每天要吃三餐啊?这好像是一种仪式,每天三次,准时聚集在微暗的餐厅里,按照长幼次序摆上托盘,大家都一脸正经地在吃着。或许不想吃也要低头默默地咀嚼饭菜。有时我甚至想,这也许就是为了向蠢动于家中的灵魂们祈祷吧。
不吃饭就得死,这句话在我耳中只不过是讨厌的恫吓。不过,那种迷信(即使现在我也深感那是一种迷信)总是给自己带来不安和恐惧。人,不吃饭就得死,所以要干活挣钱吃饭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难懂、更晦涩,因而更具有胁迫效果的话了。
就是说,我对人类的行为活动尚近乎一窍不通。我的幸福观与世上其他所有人的幸福观迥然不同,由此带来的不安令我夜夜辗转反侧,呻吟悲鸣,甚至几近发狂。我果真幸福吗?从小我就每每被人们说成是幸福的人,但我的心情却如在地狱。在我看来,反倒是说我幸福的人们远比我安乐,非我所能比。
我有十大祸殃,我甚至想过,邻人哪怕仅背负其中一个,恐怕就足以致命。
太宰治(19091948)
小说家,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本名津岛修治,出身地方名门望族,曾就读于东京大学法文系,后被除籍。著书四十余部,或颓废阴郁或轻快风趣;作品被后世誉为昭和文学的金字塔,逝世逾半世纪仍拥有大批年轻读者。
太宰自20岁起先后四次自杀未遂,他借笔下人物之口说出搞笑,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同年留下未完成的幽默小说《Goodbye》,遗言我已无心再写,故决意赴死,与情人投水而亡。终年39岁。
译者 王述坤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本近现代文学领域资深学者,历任中国日本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等。
旅日十余年,先后在东京大学、同志社大学、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学术研究,在国内外媒体发表中日文专栏文章数百万字,出版有日本文史领域著作多部;译有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太宰治等近现代文学大师名作。
人间失格
斜阳
译后记
新版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