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县域跨越式发展与电商扶贫开发》围绕贫困县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方针、发展路径、存在的问题及规避措施四个问题,详细介绍了少数民族贫困县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一,《少数民族县域跨越式发展与电商扶贫开发》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态、特征及阶段分析其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指出电子商务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根据国内电子商务扶贫开发现状,解读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获得的政策支持,并以贵州省为例进行说明。第三,多方位构建少数民族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体系,从智力渗透、方向指引、网商培育、应用驱动等几个方面落实政策,促进本地区经济开发。第四,由于贫困县电商发展起步晚,农产品上行速度与工业品下行速度不对等,县域电商发展中可能出现新问题,如贫困恶性循环、双边市场不对等、后发优势陷阱、知识经济陷阱等,针对这些问题,县域电商发展应该控制好发展节奏,扩大社会资本,做好土地流转,培育基础产业。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年初在云南省少数民族考察工作时提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到2017年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可以看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聚焦点。我国贫困家庭主要分布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以沿疆、沿边、内陆为主。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使少数民族地区保持着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法充分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导致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贫困程度深的现象。
我国扶贫的落脚点以贫困村为主,但从贫困村的分布来看,存在着集中连片的特征,相互间缺乏联系且各自为营,不仅形成不了体系和合力,而且在扶贫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本书将少数民族县级地域作为扶贫的基本单元。县域是我国特定的地理空间,是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枢纽,而县域经济在规划制定、产业开发、资源配置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相对自主性,能够很好地协调农业和其他各行业之间的关系,统一调动各部门力量,兼顾县、乡、村三个层面,发挥行政区划的辐射作用。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衍生出的电子商务为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新机遇,尤其是县域电商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
县域电商是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特定时期出现的产物。电子商务在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物流体系、支付体系、服务体系、消费习惯等在城市已趋向成熟,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县域存在断链现象。因此,电商未来的发展需要渠道下沉,将农村生产和消费接入互联网,构建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是必然。从2003年到现在,县域电子商务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推动了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流通,加快了农旅融合进程,促进地方缩小城乡差距。2017年,“天猫双11”当天,阿里农村淘宝上架了58款农产品,涵盖了20个贫困县。截至11月11日23时59分,通过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这些农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达成了4亿多元。
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电子商务发展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少数民族县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如精美的手工艺品、奔放的笙鼓舞蹈,以及天然的原生态产品。可惜的是,这些丰富的资源并没有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一方面因产量较低,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即使有多余的特色产品,也没有健全的商务服务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商业思维实现市场交换。同时,少数民族县域老百姓普遍对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市场建设长期停滞在改革开放初期,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集群效应,仅着眼于与周围区域的同质化竞争,而没有整合力量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从客观方面讲,少数民族县域开展电商活动还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农民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能力以及自身信息化能力不强等因素。
就东部沿海地区,电商成熟发展得益于技术的变革和经济发展形态的转变,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经济理念是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为了缩小主观与客观条件上的差距,电商扶贫政策相继出台,体现在以农业为主线,延伸出教育、科技、金融、商贸、物流、卫生等方面的研究与扶持。农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教育,对改变落后地区的思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从根本上杜绝落后的意识;科技,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即便足不出户,也能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将当地的特色产业推出大山;金融,对扶贫具有“输血式”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借助小额信贷、专项资金,大大促进当地的创新创业;商贸和物流,共同促进着贫困地区的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卫生,是保障所有活动开展的前提;外部帮扶应从增加知识、强化技能、分享经验和信息以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人手,激活贫困户内生的发展潜力。
赵丽,湖北襄阳人,博士,教授,贵州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术硕士生导师,图书情报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子商务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县域电商扶贫实践,在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课题1项。
第一章 少数民族县域跨越式发展路径选择
第一节 少数民族县域社会经济形态
一 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特征
二 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三 少数民族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
一 县域行政区划的辐射作用
二 县域电商的互联作用
三 县域电商的扩张作用
第三节 国内电子商务扶贫与开发现状
一 国内电子商务扶贫与开发现状
二 国内农村电子商务开发模式
第二章 少数民族县域电子商务扶贫与开发政策
第一节 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解读
一 中央扶贫开发政策发展脉络
二 扶贫开发政策涉及的行业
三 扶贫开发的焦点策略
第二节 少数民族县域电商扶贫开发政策解读
一 少数民族县域扶贫政策现状
二 电商扶贫开发的重要作用
三 农村电商扶贫开发政策发展脉络
四 少数民族县域农村电商政策涉及的行业
五 开展农村电商活动的主体
六 少数民族县域电商扶贫实行手段
七 西南各少数民族县域电商政策概要
第三节 贵州省少数民族县域电商扶贫政策解读
一 响应国家号召,鼓励电商扶贫
二 发展民族地区产业
三 制定电商扶贫目标
第三章 少数民族县域电子商务扶贫与开发策略
第一节 智力渗入:电商培训
一 培训对象
二 培训组织方式
三 培训效果
四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方向引导:电商发展规划
一 规划设计的总体思想
二 产业布局与电子商务发展
三 电商基础与重点工程
四 发展保障与部门协作
第三节 网商培育:企业开店
一 网商群体
二 网货特征
第四节 应用驱动:团购与众筹
一 生活服务网络化:团购
二 绿色产品网货化:众筹
三 农业众筹
四 农业众筹类型
第四章 少数民族县域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贫困恶性循环陷阱
一 贫困户入手难
二 开展成本高
三 经济基础弱
第二节 双边市场不对等陷阱
一 双边市场理论
二 电子商务中的双边市场
三 发展速度的不对等性
四 发展不对等的原因分析
五 发展不对等的影响
第三节 后发优势陷阱
一 后发优势理论
二 少数民族县域电商后发优势分析
第四节 知识经济陷阱
一 知识经济
二少数民族县域电商知识经济陷阱
第五章 少数民族县域电商扶贫与开发策略
第一节 积极推进产权变革
一 土地产权变革的必要性
二 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
三 农地流转电商发展策略
第二节 大力引进社会资本
一 社会资本的内涵
二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开发的关联
三 少数民族县域发展电子商务的社会资本提升策略
第三节 理性构建产业生态
一 少数民族产业生态构建
二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发展
三 少数民族旅游产业与电子商务发展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