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开展寒区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技术研究与试验可以延长寒区新老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对提升工程的综合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寒区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扼要阐述寒区水工混凝土主要病害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内水工混凝土结构防护修补工程实例,对其所涉及的防护修补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对防护修补过程中涉及的材料、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为国内外类似寒区水利工程的防护修补提供借鉴和参考。
《寒区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技术研究与应用》对长期从事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检测和试验的工程人员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供长期从事水工结构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及隧洞工程设计人员阅读参考。
水利工程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近些年,国家对大中型病险水库(水电站)、大中型灌区渠系工程、引调水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和大面积混凝土衬砌防护,对水闸、江河防护、农田灌排(含泵站)等工程也进行了维修加固处理,水利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混凝土结构质量及耐久性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尤其是北方寒区,仍有较多数量的水工建筑物需要进行防护修补与补强加固。因此,开展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技术研究与试验可以延长新老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对提升工程的综合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较低的工程造价基础上选用性能优越的防护修补材料、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新建或既有水工混凝土病害缺陷及薄弱部位进行防护修复,以提高水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延长其运行寿命,保证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水利建设大计,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书结合近年来辽宁省开展的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工程实践经验,通过有关材料关键性能试验,筛选出适合北方寒区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材料种类,凝炼出适宜的防护修补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创新地提出防护修补质量控制与效果监测技术,以及水工混凝土表面预防护理念,对提升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本书由汪魁峰、王健、张永先、徐志林、夏海江、邵大明著。参加编写者有:第一章:汪魁峰、王健、汪玉君、曹云龙、张欣、苏炜焕、关凯伦;第二章:张永先、华玉多、周旭、刘柳、杨毅、赵雪石、王惟一、李日芳;第三章:徐志林、黄广玲、丛日凡、马忠华;第四章:夏海江、李崇、汤纪、魏国、徐强、冯国军;第五章:邵大明、郭继东、宫治军、郑向荣、王岩、刘波、董雪、张为然;第六章:王秀红、杨晓男、杨雪;第七章:曾祥军、刘凯坤、关颖红、马玉刚、王育男、孙洪阳、肖德壮、徐成志。汪魁峰、王健、张永先、徐志林、夏海江、邵大明对全书进行通审。
本书在注重实用性的前提下,根据相关规范标准总结寒区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技术领域的相关经验。书中涉及的工程实例丰富,涉及面广,内容翔实,对同类工程的试验检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书对长期从事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检测和试验的工程人员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供长期从事水工结构研究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及隧洞工程设计人员阅读参考。
限于作者的知识水平,书中难免有欠妥之处,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水工混凝土病害缺陷现状调查
第二节 水工混凝土存在问题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寒区水工混凝土主要病害缺陷分析
第一节 裂缝
第二节 渗漏
第三节 剥蚀
第四节 碳化
第三章 水工混凝土表面预防护理论
第一节 预防护理论基础
第二节 基于ANSYS的水工混凝土碳化防护数值仿真模型
第四章 防护修补材料试验研究
第一节 防护修补材料初选
第二节 防护修补材料关键性能试验研究
第三节 防护修补材料性能综合分析
第五章 防护修补工艺研究
第一节 裂缝防护修补工艺
第二节 渗漏防护修补工艺
第三节 剥蚀防护修补工艺
第四节 碳化防护修补工艺
第六章 质量控制与效果监测技术研究
第一节 防护修补质量控制技术
第二节 防护修补效果监测技术
第七章 推广应用情况
第一节 观音阁水库大坝裂缝、伸缩缝渗漏处理
第二节 后楼水库溢洪道裂缝、伸缩缝处理
第三节 罗圈背水库溢洪道伸缩缝处理
第四节 大伙房水库输水洞结构缝处理
第五节 石佛寺水库工作桥帽梁、排架柱缺陷处理
第六节 乌金塘水库水电站输水压力管道渗漏处理工程
第七节 辽宁省内水工混凝土防护修补工程示范应用
附录 寒区水工混凝土病害缺陷防护修补技术集成系列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