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来到我们手上,就好像我们去了远方。
文字的神妙之处,在于令我们在现实生活之外,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
阅读让我们超过了世俗意义上的羁绊,人生也渐渐丰厚起来。
好书像一座灯塔,使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执着地守护心中的明灯。
当我们拈花微笑,于喧嚣红尘中自在地坐看云起的时候,不经意地挥一挥手。
袖间,会有隐隐浮动的书香。
“小小说美文馆”丛书这项出版工程,推举小小说作家,推出小小说作品,推广小小说文体,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建设书香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纵观我国现代文学史,每一种文体的兴盛都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传媒载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如大型文学期刊之于中、短篇小说,报纸文化副刊之于散文、随笔。现代社会,传媒往往引导着阅读的时尚。
当代中国的小小说,也是如此。
仅仅在三十多年前,小小说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在称谓上也五花八门,诸如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袖珍小说、千字小说、快餐小说、迷你小说等。当时,全国没有一家小小说专业报刊,小小说作品往往作为报刊的补白或点缀,难登大雅之堂。与之相对应,也没有专门从事小小说创作的作家,大都属于散兵游勇式的业余创作。而全国性的文学评奖,更是从来就没有小小说的一席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10月,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前身百花园杂志社,敢为天下先,在旗下的文学期刊《百花园》推出“小小说专号”,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受到读者的欢迎。此后,1985年1月,《小小说选刊》正式创刊;1990年1月,《百花园》改版为专发小小说的期刊。此外,百花园杂志社还多次举办小小说笔会、评奖等文学活动,先后创办小小说学会、函授学校等民间机构,不断推进小小说作家专集、作品选本等出版项目。
通过业界同仁多年不懈的努力,小小说已从点点泛绿到蔚然成林,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中国当代文坛,跻身“小说四大家族”,并进入鲁迅文学奖评选序列,在全国各地拥有逾千人的较为稳定的创作队伍,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体。
小小说是新兴的文体,又有着古老的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它与文学的起源密不可分:上古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就具有小小说精炼、精美的叙事特征;春秋战国的诸子著述,不乏微型珍品;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堪称我国最早出现的小小说集;宋代人编撰的《太平广记》,可谓自汉代至宋初野史小小说的集大成著作;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立古典小小说的高峰;现代鲁迅的《一件小事》等,开启白话小小说兴盛的序幕。
近几十年来,小小说之所以大行其道,是与现代生活节奏合拍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小说是一种最具有读者意识的文体。同时,小小说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展示出了宝贵的文学艺术价值。当代中国的小小说,继承了从古代神话到诸子寓言、从史传文学到笔记小说的叙事艺术传统,并与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精神相通相融。比如对意象之美和境界之美的追求,就代表着中国文艺美学的主要传统,它是至高的,也是永恒的,也正是小小说艺术的自我要求。
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否,不能以篇幅长短而论,最终还是看思想艺术上的成就。诸多优秀小小说作品,言近旨远,微言大义,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艺术含量和思想容量丝毫不逊于中、短篇小说。所以,小小说最能够、也最便于在读者心灵上打下烙印,原因就在于它的精炼和集中,常常呈现给读者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典型事件,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小小说还是“留白的艺术”,把最大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去回味、创造和补充。小小说对语言的要求很高,诗歌创作中的炼字炼意,对于小小说同样适用。
当代中国的小小说已形成气候,成为一种广阔的文学景观。今日,小小说已步入创作成熟期,以特有的艺术魅力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必将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位置。在此,作为一位“小小说人”,我期望小小说作家像苍穹中的繁星那样,闪烁出五彩缤纷的个性之光。
没有公章的奖状
逃逃
重阳节快乐
捡糖纸
集火花
偷邮票
走着走着,孩子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一把吉他的五个瞬间
我看不到这些
笔友
王薇拉的小西服
这些都不是真名字
它们的规则
小姑娘
小流浪
尖果儿
卡萨布兰卡
假小子的手
盼哥
搂树叶
拉炭
马蜂窝
井
河
糖纸
讨分数的人
牙齿
扶自行车的人
孝心
拦新娘
湿漉漉的雨
胯下之辱
一声叹息
轻功
乡愁
你的清炒我的红烧
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