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第八卷《危机和人的启示》呈现了传统意义来源的瓦解,以及随之而来的从自身内部寻觅新秩序之源的努力:危机出现的标志就是启蒙时代的到来。
本卷把目光对准具有伟大心灵的个体,他们寻求从现时的分裂迈向未来的秩序召唤。亲历这场危机的孔德、巴枯宁等思想家深感需要一种新的精神迸发,并决心亲自弥合缺口,结果把人们推上人的启示这条道路。
这场危机的普遍性并不限于醉心末世革命的狂热梦想,在相对温和的启蒙运动中亦可找到其回声。启蒙思想家致力于通过科学方法的应用实现进步,相信工具理性可以回答关于人的存在的终问题,这种信念直到今天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
《政治观念史稿》中译八卷本完整推出,全面修订,添加前言导读,并对沃格林所用术语的翻译作了规范和统一。
《政治观念史稿》打破学术藩篱,是沃格林“大部头、易理解、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考察”。危机理论家沃格林着眼于卷入漩涡的人物,致力于从假相中寻找真理,从无序中寻找秩序,从虚无中逼近存在。
卷八《危机和人的启示》是作者一生中预先见了天日的一卷,也是沃格林对政治思想史所作考察结束时的思想高峰。
沃格林的多卷本《政治观念史稿》的最后一卷题为《危机和人的启示》,各卷中唯有这一卷与中国现代思想和政制变迁关系最为紧密。在论述达朗贝尔的章节中,沃格林用到一个小标题,我们可以用作描述现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启蒙的历史进程结缘的画龙点睛之题:“进步与美俄的崛起”——从甲午战败到珍宝岛之战,中国终于从美俄百年崛起的夹缝中走了出来,吊诡的是,引领我们自行崛起的观念,恰好是引领美俄崛起的“历史进步”观念。
我们都知道,历史进步观念的重要表述者是沃格林称之为实证主义“大祭司”的孔德,但沃格林却告诉我们,达朗贝尔才是“历史进步”论真正的肇兴者,杜尔哥和孔德的历史三阶段论甚至削弱了达朗贝尔“历史进步”观的激进程度——因为,“历史进步论”的关键起点是对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轻蔑评价,孔德用“宗教阶段”的提法取代达朗贝尔的中世纪“蒙昧”说,无异于否定达朗贝尔对基督教中世纪的轻蔑否定。在沃格林看来,孔德虽然主张历史三阶段论,却从未轻蔑中世纪晚期的基督教制度,相反,他特别用心研究这个历史时期“属灵权力”的制度化。由于孔德的修正,早在一百多年前,达朗贝尔的激进“历史进步”论编造的西方中世纪“黑暗”说就已经成了笑料,“对中世纪的无知已成为诊断不学无术者的症状,如果任何启蒙人士要嘲弄经院哲学,那么受嘲弄的反而是他自己”——但在国朝学界,达朗贝尔式的论断迄今还是学术常识。
关于达朗贝尔这个人,我们大多仅仅从卢梭著名的《致达朗贝尔的信》得知其名——当年他作为“百科全书”派健将建议在日内瓦城建一个剧院搞启蒙,遭到卢梭痛批……达朗贝尔的学说并未见在我国学界流传过,我们怎么会受他影响?沃格林告诉我们,由于列宁的哲学著作曾引用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对话来作为自己的形而上学基础,“百科全书”派的历史哲学在苏联获得官方教义的地位,达朗贝尔为《百科全书》写的“引言”甚至成了苏俄的新国家宗教的理论基础。至于在美国,虽然没有国家宗教,但进步观念、功利性科学主义、中世纪黑暗论以及现代化至上的价值观却成了“民众宗教”——言下之意,苏美这两个20世纪的敌对国家,都信奉达朗贝尔的“历史进步论”。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20世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用尤金?韦伯的话说,沃格林“将复杂的哲学反思与具洞察力的历史探询融为一体,把认知、理解、存在的开放性以及洞见的深度结合起来,并由此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历史哲学家”。
译者简介:
刘景联,译有《没有约束的现代性》、《政治观念史稿(卷八):危机和人的启示》。
中译本前言(刘小枫)
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九部分 危机
第一章 爱尔维修
一 引言
二 洛克的传统
三 新的生存哲学
四 帕斯卡的传统
五 反基督教的宗教性
六 幸福与德性
七 结论
第二章 实证主义
一 达朗贝尔的《引言》
二 杜尔哥的历史主义
三 孔多塞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第三章 人的启示:孔德
一 孔德与危机的解释
二 孔德生命中的断裂
三 孔德生命中的连续
四 心灵统
五 人道教与法国大革命
六 革命、复辟、危机
七 孔德的直觉
第四章 革命的生存:巴枯宁
一 反动与革命
二 巴枯宁的《忏悔书》
三 无政府主义
四 建立新王国
五 涅恰耶夫事件
六 巴枯宁的晚期著作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