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增产挖潜技术: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
定 价:80 元
- 作者:张凤久 著
- 出版时间:2015/12/1
- ISBN:9787502198817
- 出 版 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E53
- 页码:14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增产挖潜技术: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从精细32层表征与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对应增产挖潜策略与配套工艺技术等方面论述了秦皇岛32-6油田开发中后期技术及应用实践。《海上油田开发中后期增产挖潜技术: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可供从事油田开发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西北距京唐港约20km。在1969年二维地震资料基础上落实了油田构造,1995年钻探井,在东营组下段、馆陶组及明化镇组下段钻遇油组,从而发现了该油田,1997年上报油田储量获批,1999年油田正式投入开发,2001年油田北区投产。
秦皇岛32-6油田属于复杂河流相沉积,砂体横向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底水油藏储量占总储量的40010,地下原油黏度变化大,且属于常规稠油。这些复杂的地质油藏特征造成了油田开发初期困难重重,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产量形势严峻。在这种条件下,通过多轮次调整井的实施、地质信息的重新认识及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代表的海上复杂河流相稠油油田剩余油挖潜系列技术。
本书以秦皇岛32-6油田为例,从精细储层表征与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对应增产挖潜策略与配套工艺技术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油田开发技术及应用实践。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秦皇岛32-6油田地质特征与开发特点,第二章阐述油田开发中后期储层描述与评价方法,第三章总结了此类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定量表征方法,第四章总结了油田在稳油控水及剩余油挖潜中的实践经验,第五章系统介绍了剩余油挖潜过程中配套工艺技术创新成果及应用。
1 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
1.1 地质特征
1.2 油藏特征
1.3 开发现状及特点
2 开发中后期储层描述与评价技术
2.1 油气水分布再认识
2.2 精细地层对比
2.3 隔夹层划分
2.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5 沉积相分析
2.6 三维地质建模
3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定量描述
3.1 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
3.2 剩余油分布规律
3.3 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
4 剩余油挖潜对策及技术
4.1 加密调整井
4.2 控水稳油
4.3 提液增油技术
4.4 综合挖潜实施效果
5 配套工艺技术
5.1 优化及细分层注水技术
5.2 大孔道封堵和油藏深部流体转向技术
5.3 砂岩稠油底水油藏氮气泡沫压水锥技术
5.4 氮气泡沫段塞驱提高采收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