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的知识产权研究
(代序)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国与全球知识经济的接轨,我国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明确了知识产权是一种基本的民事权利,基于发明创造、产品外观设计、科学和文艺作品、商业标识、商业或技术秘密等无形智力创造和经营成果之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相应地,知识产权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研究围绕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法治保障机制的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速,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制度和规则的完善也更加受到重视。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作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时提出了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决策。这不仅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制定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的重大政策和法律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我国的知识产权研究指明了方向。像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一样,新时代的知识产权研究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进入新时代的开局之年,我们看到,中国全方位的深化改革正稳步进行,知识产权事业也正沿着十九大描绘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稳步推进。这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之路走过40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10周年的特殊年份;值此历史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和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于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了2018知识产权上地论坛。主办方将此次论坛的主题命名为面向新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治,意在借此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与知识产权界各位同仁共同回顾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历程,同时展望未来,面向新时代、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求真务实,研究和思考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道路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
本次论坛得到了多方部门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内容直击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以大量的数据和实例说明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1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即知识产权立法基本完备,司法保护水平明显提升,行政执法保护进一步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及预防机制初步形成,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稳步提升。……
在知识产权领域,还有大量有待深入研究的议题。比如,在版权法领域,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给现有制度带来的冲击最为明显。目前来看,依托网络技术滋生的互联网产业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明显优势,而以生产内容为主的传统版权产业因体制和机制的限制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尚无法与互联网产业竞争。这使得包括原创性版权客体在内的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内容之生产者和提供者无法控制其信息产品的网络传播,也无法就此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再加上产业链的延伸和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中介服务也参与到利益分配中。而《著作权法》在技术不断翻新的网络环境下的适用规则不明,甚至某些规则的缺失、歧义等,都会导致相关产业的利益冲突。版权领域争议问题十分繁多,从受保护客体,包括对独创性的理解,到权利体系的整合与协调,从权利限制与例外规则的设定与阐释,到集体管理等特殊运营模式,再到网络环境下的侵权判定规则,从技术措施与信息管理相关问题到新技术带来新商业模式涉及的不正当竞争与版权保护的关系,以及大量推陈出新的版权许可模式和纠纷……很多问题难以达成共识,是《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调整人与人之间法律关系的规则,技术的发展迫使版权制度的某些具体规则在适用解释新问题时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但对法律规则设立或调整的建议也须考虑版权法为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而保护作者、传播者的合法利益之宗旨。简言之,深受技术影响的版权制度在我国也与维系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相关,因此研究作品网络传播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并尽量以立法或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方式公示和引导十分必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商业秘密这一近些年来备受瞩目的主题,各界研究者也在寻求良方,比如合理减轻商业秘密持有人的举证负担,或通过案例指导、合同指南等提高企业的保密意识,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另外,我国知识产权界还应当研究如何尽快理顺和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制定传统资源利用和保护制度,以充分发挥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长项,服务于传统产业升级和科技文化创新。期待通过今后的知识产权上地论坛,向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回顾我国40年来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尽管目前公众已逐渐接受知识产权应受到尊重和保护的观点,但知识产权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完善本身当然是首要的,另外还须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只有创新文化成为中国人民的自觉意识,人们才能将知识产权法律规则转化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自觉遵从的交易习惯和日常生活行为准则,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为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和创新文化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对策,中国的知识产权研究者也大有可为。
管育鹰
2019年3月
目录
面向新时代的知识产权研究(代序)/ 管育鹰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建设40年回顾 / 崔宁 管育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产权学术研究 / 邓仪友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的演进及其未来进路 / 马忠法 彭亚媛 谢迪扬
我国标准必要专利的禁令救济问题 / 顾昕
电子商务法视野下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责任 / 李小武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产权保护模式分析 / 袁真富
人工智能与专利制度 /张鹏
论药品专利领域利益平衡制度之构建 / 张永华
美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 俞风雷 张正
近期日本国内对专利纠纷处理机制的探讨 / 古谷真帆
论视听作品作者及表演者的二次获酬权 / 孟祥娟
商标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解释方法与适用限制以商标禁用条款的性质为切入点 / 董炳和
韩国商标法使用义务规则研究 / 王莲峰 杨凯旋
商标侵权判定标准的历史演进:从主观欺诈到混淆可能性 / 杨祝顺
《外国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公约(草案)》谈判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 邱福恩
论《外国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公约(草案)》中知识产权间接管辖权问题 / 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