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乡村的性别分层现象,集中体现在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性别权利不对等。其深层原因植根于家庭家族及村落的父权制,父权制是父姓制、父系制、父居制构成的铁三角,已经进入集体财产分配制度、进入祠堂族谱家谱、进入婚丧嫁娶习俗等各个层面。对于乡村父权制,国家不能有效依法干预,行政政府常常姑息纵容,立法部门不能及时应对,司法部门常常将投诉者拒之门外,导致性别分层不断加剧。治理路径是:国家与社会从消极互动转向良性互动,国家多元主体依法治理,村民依法民主参与乡村治理,这需要法治与民主链接的治理理念,以及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的治理目标,还需要性别平等的敏感度和推进性别平等的文化自觉,更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
李慧英,中央党校教授,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方向博士生导师,主持了十几项国内外性别平等倡导课题,主编了五本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书籍,发表了上百篇社会性别研究论文。从2004年开始,培训了党校系统240名性别培训师,建立了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网络,组织了全国性别平等政策倡导课题组,与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作,探寻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治本之策。从2008年开始与课题组共同在河南省登封市周山村修订了全国第一部村规民约,继而在全国的十几个省几百个村庄进行推广,形成了村规民约修订的成功经验与连锁反应。在多年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乡村性别分层与变革父权制的理论研究,力图提炼出具有性别敏感的乡村性别治理的分析框架,把握乡村社会治理的多种视角与实践路径。
在就业歧视、职场性侵、家庭暴力等诸多维权案件中,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维护难度最大,解决起来最困难。这本书即以解决难度最大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入手,探讨其引发的性别分层议题。
从1980年农村推行土地联产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引发的集体成员认定迅速浮出水面,成为最棘手的社会问题,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尚未得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导致性别分层不断加剧。这一问题源于社会与政府的消极互动:社会不能依法治理,而是将家庭父权制延伸到集体父权制;政府不能依法管理,姑息默认集体父权制自行其是。
本书收集了乡村治理的鲜活案例,由此提炼出乡村治理的基本构架:政府要依法进行社会治理,乡村要依法进行村民自治。全社会增强性别平等的文化自觉,学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才能妥善解决中国当代乡村的性别分层现象。
本书适宜农村基层工作者、推进乡村治理的实践者、致力于乡村建设的社会工作者、推动性别平等的国家公务人员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