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彼得·德鲁克自序
全面探讨管理学的第一本著作(节选)
本书于1954年首度面世之前,已经有少数人撰写并出版过管理书籍。我自己就在1946年出版了第一部管理著作《公司的概念》。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福列特的《动态管理》、梅奥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及《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
这些管理书籍迄今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而且也当之无愧。
而自从我完成《公司的概念》后,管理学界对于高层主管的职能和政策,迄今仍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创见。当我们想要了解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并学习如何提升知识工作的生产力时,我们甚至还要回过头来研读泰勒的著作。
但过去的管理书籍,甚至今天大多数管理书籍,都只探讨管理的某个方面。的确,它们通常都只看到企业的内在:组织、政策、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组织中的权威等。
而本书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
本书却从三个方面来描绘企业:首先,作为一个机构,企业生存的目的是对外(在市场上为顾客)产出经济成果;其次,企业是雇用人员、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必须培育员工,支付员工薪资,组织员工以发挥生产力,并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治理,构建价值体系,建立权责之间的关系;最后,企业是扎根于社会和社区的社会机构,因而受公众利益所影响,因此本书也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本书问世之时,还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名词。
由此可见,本书在30年前,就开创了今天我们所谓的管理学科。这样的发展并非偶然,也绝不是靠运气,而是本书的使命和初衷。
在撰写本书时,我已经积累了10年成功的顾问实践经验。我的出身背景既非企业,也非管理。早年我曾经在银行工作在德国一年,英国三年。后来我成为作家和新闻记者,并且开课讲授政府和政治学。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我开始踏入管理领域。
1942年,我出版了一本书《工业人的未来》。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公司通用汽车的一位高层主管注意到这本书,他在1943年秋末邀请我针对通用汽车的高层主管、公司结构和基本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公司的概念》就是脱胎于这项研究。
结束了这项研究之后,我仍然继续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后来其他大公司也陆续找我去担任顾问,其中包括西尔斯公司、切萨皮克与俄亥俄铁路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
我在每家公司都看到相同的情况:对于管理的职务、功能和挑战完全缺乏研究、思考和知识,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于是我决定坐下来,先描绘出黑暗大陆管理的整体结构,然后理清拼图中有待填补的失落片段,最后再将整体组合起来,成为有系统、有组织,但篇幅很短的一本书。
从事顾问工作的时候,我认识很多能干的年轻人,他们有的位居中高层管理职位,有的刚得到生平第一个重要职位,不是初为管理者,就是独立的专业人才。他们都很清楚自己是管理者,但他们的前辈,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活跃于职场的那一代人通常都不清楚这个事实,这些奋发向上的年轻人知道他们需要系统化的知识,需要观念、原则和工具,这些都是他们当时极为欠缺的。本书正是为他们而写的。
这个时代令本书一炮而红,这个时代也令管理者的意义从阶级转变为工作、职能和责任。本书出版后,不但在美国一炮而红,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的确,日本人认为本书的观念奠定了他们经济成功和工业发展的基石。
管理专业的学生、立志成为管理者的年轻人和成熟的管理者,仍然视本书为打好管理学根基zui重要的一本书。有一家全球zui大银行的董事长一再告诉部属:如果你只读一本管理书籍,那么就读《管理的实践》好了。
我相信本书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在于内容既无所不包,又写得浅显易懂。
每一章都很短,却又完整说明了管理的基本观念。当然,这正符合撰写本书的初衷:我希望提供曾经在客户公司中与我共事过的管理者工作上所必须知道的一切,协助他们为高层管理职位预做准备,同时书中的内容又必须好读且易懂,即使是忙碌的企业人都能在有限时间内抽空读完。
我相信,正因为本书能兼顾这两方面的需求,因此尽管在本书问世后,30年来出版过的管理书籍如过江之鲫,本书仍然持续畅销,而且无论读者是在政府部门还是在企业中服务,已经担任企业管理者还是有志于管理工作,都把本书当成他们最喜爱的管理书籍。我希望在未来的时光中,无论对新一代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年轻管理人才,还是对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本书仍然能发挥同样的功能,做出同样的贡献。
彼得·德鲁克
1985年感恩节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