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深保荐代表人倾力奉献 ◎深度解读科创板改革精髓
◎全面揭秘科创板前世今生 ◎精彩点评科创板成败案例
刘晓丹
王 啸 | IDG资本合伙人、CFA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沈春晖 |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春晖投行在线创始人
祝小兰 |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高凤勇 | 力鼎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执行官、滦海资本董事长
朱为绎 | 科创板*一群群主
联袂推荐!
推荐序一
科创板在万众瞩目下平稳运行一个多月了,对于命运多舛、屡败屡战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而言,这已经是非常良好的开始。面对高涨的股价,以及评价有分歧的公司,很多人问我,这次能成功吗?我一直讲,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成人礼,如同一个少年从青涩到成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注册制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落地和实施也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个新兴市场,相比于舆论关心的每个具体公司及股价,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在此指导下基本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从目前市场的运行以及监管层正在努力完善的制度来看,我们正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也因此让我对这次改革充满了信心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改革才会重塑资本市场的生态。
顶层设计凝聚共识,使得此次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所有改革制度的核心便是:通过包容性的制度安排,把尽可能多的有潜力公司吸引到这个市场;通过市场化发行定价以及二级市场交易博弈,发现并帮助优秀的公司成长。即,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助力公司成长。
尽管在市场运行初期,因为供需不平衡,投资者炒新等导致股价高企,但监管层仍然能够保持改革定力,坚持充分披露、买者自负的理念,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价格。市场化定价被资本市场称之为资本市场的基础,也是注册制的灵魂,以任何理由干预和扭曲价格体系的形成都是改革的倒退。往往一个或者数个完整的牛熊转换才能让投资者、市场中介、发行人对定价有成熟的理解,任何一个伟大公司的成长也需要接受时间和风雨的洗礼,而不是上市伊始就可以成就的。因此,无论面临怎样的舆论压力,如能坚持市场化的定价体系不扭曲,继续完善相应制度,这改革便已成功了大半!
增量改革的另外一个意义便是倒逼存量改革,一个市场不可能长期容忍两种制度、两个价格体系,这一方面会导致投资者和企业非理性监管套利,另一方面使市场参与各方因无法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导致信心匮乏。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监管层已经开始启动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在此基础上,若能继续完善再融资、并购等后续资源配置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才是注册制全面落地开花。
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刑峻法,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得到充分的救济和保护,因此《证券法》的修改已成当务之急,以上位法为基础,才能建立相对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法律体系,否则跛脚而行的注册制也很难成功。
作为经历过数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老从业人员,对于本次注册制改革有着超乎寻常的期待,因为这是对积弊重生的资本市场的最后救赎,也承载着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大计。本书的作者王骥跃也有着跟我同样的心情,作为与我共事十多年的老同事,资深保荐代表人,从前台业务做到内核部门负责人之一,一直贴近市场前沿,勤奋思考,笔耕不辍。继上一部《梦想与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之后,在科创板推出月余之际,便能推出这本有实战理解的专著,充分体现了作者十余年的专业积累,这本书对于关注科创板的企业、投行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刘晓丹
推荐序二
论当下资本市场,科创板和注册制无疑是最大热点。科创板引导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定位,注定了这一热度的持久性;注册制牵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全局,又决定了这一主题的复杂性。而能把一个热门话题的前世今生、前因后果讲清、聊深、说透,眼下非王骥跃先生的新书莫属。
书中亮点颇多,以本人拙见,由表及里地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点赞的是本书的技术含量。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甚至资深投行人士来说,绿鞋、战略配售、询价等名词向来耳熟能详,却又雾里看花。耳熟能详,因为它们堪称国际投行的标配;雾里看花,因为它们在境内要么从未施行,要么只是昙花一现。伴随科创板启动,这些舶来品纷沓而来,本书给读者及时地补上一课。
还要点赞的是作者以历史变迁和制度博弈视角,观察科创板和注册制带来的做空机制、投资者门槛、退市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对市场结构、投资银行业、资本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影响。夹叙夹议,详略得当,有助于读者对市场的变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更要点赞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科创板和注册制之术,还把思考上升到道的层面。含科量是个伪命题、发行定价的两个锚点、保荐机构跟投背后的博弈等数篇,无不为热点问题给出切中本质的解释,读来令人豁然开朗。
最后必须点赞的是,本书务求客观地记述了证券发行制度变迁的历史。例如,在郭树清等中国证监会连续三任主席的畅想、推进、放缓之后,注册制终于在易会满主席就任后得以实质性推进,经历了4任主席、7年时间之久的注册制改革,在科创板只是刚起了个头,需要市场各方坚定方向,久久为功。寥寥数笔,点评到位,称得上是史家春秋笔法的味道了。
以上种种,使得本书适宜多类读者。既是最新投行技术和案例手册,又助于提高对制度和市场的认知,还可作为时常参阅的资料。先睹为快之余,冒昧捧出心得体会,以抛砖引玉。
IDG资本合伙人博士
王啸CFA中国注册会计师
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