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要树立民族自信心,华人需要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我们需要新版本的国民性研究和符合华人文化的幸福课。
本书采用心理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海内外华人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模式进行考察,目的在于使读者更深刻地反思我们自身的文化与传统,进而对人的存在本身有更科学、更理性的认知。本书在对华人社会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将适当地介绍美国、印度的文化内容,从而让读者获得一种认识异文化的创新性视角和包容性心态,并在他人的映射中更好地认识自我。本书通过真实的调研案例和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分析,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行为、价值观无所适从的问题,使人们找到人生的安身立命之道,以及提高心灵上的幸福感。
1.符合时代要求,弘扬中华文化。
本书不只适用于中国人,也适用海外华人,另外对于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也有参考价值。
2.洞悉中国社会,指出中国文化进化的方向。
本书采用心理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海内外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模式进行考察,目的在于使读者更深刻地反思我们自身的文化与传统,进而对人的存在本身有更科学、更理性的认知。
3.分析心理和行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烦恼问题。
本书内容涉及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人际关系、文化冲突、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通过对日常生活常见的例子的分析,解决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自身行为、价值观无所适从的问题。
4.超星、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等网络课程配套图书。
截至2018年秋,仅在超星的学习平台上就有600所学校选用这门课,选修人数超过40万人。
5.内容通俗、易懂,贴合实际,绘图师精心绘制漫画。
作者的授课方式借鉴中国传统说书的形式,生动有趣,睿智幽默,深受学生的喜爱。书中配有大量漫画,图文并茂。
6.众多专家学者推荐。
北京大学教授初晓波,浙江大学教授王冠玺,华侨大学教授胡培安、游国龙,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校长莫顺宗等联袂推荐。
2018年秋,由我主讲的在线公开课华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正式上线运行。作为这门课的教材,《华人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基于心理、行为的研究》将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读者既可单独阅读此书,亦可结合在线课程的学习将其作为传统教材使用。这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尝试将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知识传播方式。
心理文化学是伴随国民性研究发展而来的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学问。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普遍出现文化认同焦虑的今天,心理文化尝试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自身的方法和视角。本书是在心理文化学的框架下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解读,是我的另一作品《心理文化学要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部分的延伸和丰富。我一直认为,社会科学也像自然科学一样,需要科普。本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在线课程,就是社会科学的一次科普尝试。心理文化学使用了新的概念工具和方法,可以说是一种范式的创新。但如何把新的工具和方法通俗地表达出来,并为一般民众所理解和接受,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现在社会节奏快,时间碎片化,人们难以接受长时间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本书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将课程内容分割成若干小单元,以适应人们在零碎时间和移动中学习。在本书的在线课程中,为了留住听课者,我在讲授方式上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并借鉴了传统中国相声、说书的一些元素。另外,本书配有漫画插图,应该说我在社会科学理论的通俗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在本书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华侨大学心理文化研究所的慕课运作团队的成员。我们这个团队的实力强劲,大家分工协作,制作了一系列在线课程。华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程是出版了纸质书的我的第一门在线课程,今后还会有其他在线课程的书出版。
华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在线课程是由智慧树公司制作的,该公司的赖爱芳女士、陈佳镇工程师等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成了这门课的首批学习者,也成了我的朋友。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感谢他们。
课程的运行离不开网络平台。这门在线课程在多个平台运行,其在学银在线上运行的时间最长、学习者最多,而我与超星公司的合作也最顺畅。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向超星公司的孔鑫凯女士、陈剑鸿先生致谢。
书中经常出现西村这个名字。我出生在西村并在那里成长到19岁。西村也是我长期做调查的田野,书中的许多例子来自我在西村的调查或经历。在线课程制作完成后,我也让西村的一些村民观看,也把他们的看法写在了书里。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也要向西村的父老乡亲表示感谢。
中信出版集团是一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出版机构。2019年5月25日,经谌紫灵女士引荐,我与中信出版集团的陈世明编辑会面谈论本书的出版工作。会谈中,双方的许多想法不谋而合。在本书出版之际,我特向陈世明编辑表示感谢。
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次作诗都会念给老年妇女听,如果她们听不懂,白居易就会对诗进行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把艰深的社会科学理论用通俗的语言传达,让乡民村妇也能听懂,这对我来说比写论文还困难。所以,当西村的村民告诉我他们能够看懂我的在线课程时,我真的比听到专家的赞赏还高兴。我希望他们,也希望更多的非专业读者,能看懂并喜欢本书。
尚会鹏
1953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县(今开封市祥符区),198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服务30余年,从讲师、副教授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3月,以其在创建心理文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破格入选福建省第五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进而被引进到福建省工作,现为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心理文化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文化与国际关系、心理文化学、国际政治理论等方面研究。出版著作近20部,其中多部著作多次再版。主要著作有《印度文化史》和《心理文化学要义》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
第一章 心理文化学:源流、方法与核心概念
第01讲什么是文化、文明
第02讲什么是文化相对性原则
第03讲什么是心理文化学
第04讲心理社会均衡
第05讲基本人际状态与PSH原理
第06讲基本人际状态的类型
第07讲基本人际状态有生物基础吗
第二章 华人的集团模式
第08讲华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伦人
第09讲华人的家庭:大禹和挪亚
第10讲孝亲意识
第11讲大家庭受推崇
第12讲拟亲属化倾向
第13讲零距离化倾向
第14讲海外华人的喧哗问题
第15讲关系社会
第16讲中国家庭与留守儿童问题
第17讲华人的三个圈子
第18讲中国的家族企业
第三章 华人的交换模式
第19讲什么是交换
第20讲信用借贷型交换
第21讲随礼的原理
第22讲乡村社会的商品交易方式
第23讲契约关系的困境
第24讲许愿与还愿
第25讲与印度人交往的故事
第26讲两封矿工遗书
第27讲吴起带兵与才女报恩的故事
第28讲现代社会的信用借贷型交换关系
第29讲工作与事业中的交换
第四章 华人的情感控制机制
第30讲什么是情感控制的文化机制
第31讲中国特色的哭
第32讲面子
第33讲耻辱感与大世
第34讲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情感控制机制
第35讲三八二十三的故事
第36讲孔融让梨的原理
第37讲让与争
第38讲性与情感控制的文化机制
第39讲情感特化的利与弊
第40讲夫妻沟通:从说感谢开始
第41讲夫妻关系:言之所欲言
第42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43讲对谈:两性心理文化学
第五章 华人的自我认知
第44讲自我
第45讲互依型自我
第46讲亲子一体化
第47讲独立型自我
第48讲互依型自我的优缺点
第49讲界限不清,相互干涉
第50讲对隐私不敏感
第51讲个人化与互依型自我
第52讲在美国养老
第53讲对话:亲子关系与育儿方式
第六章 健康生命包与文化自信
第54讲在急剧变化的世界潮流中,
华人何以安身立命
第55讲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缺陷(一)
第56讲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缺陷(二)
第57讲健康生命包的原理与中国文明经验
第58讲构筑健康生命包
第59讲女博士为什么想不开
第60讲太完美的人更容易抑郁
第61讲文明演化与中国文化的方向
第62讲文明互鉴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