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是我国博士生教育相当长时期内的核心主题,本书聚焦一项更为基础的议题,即博士生教育阶段研究者素养与能力的学术社会化过程,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混合研究等方法,建立了自然科学博士生核心素养与能力框架,构建了具有我国博士生成长特征的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理论模型,考察我国自然科学博士生的核心素养形成状况及其成长境遇,进而提出自然科学博士生素养与能力养成的逻辑和路径。
李永刚(1989 ),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曾参与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教育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部分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参与两部著作编写。参加多次学术会议,其中在英国、日本、珠海等地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此外,在博士生期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分会主席、高教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等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与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科学研究者的出现及其培养体制的确立
第一节 西方科学学会的产生与早期科学研究者的特征
第二节 科学学会的制度化及其对科学人的规训
第三节 现代科学研究者的出现
第四节 科学研究者培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当代理科博士生的研究者素养与能力
第一节 科学工作变迁对研究者能力的挑战
第二节 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框架的构建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的形成方式
第一节 学术志趣形成的时间节点与刺激源
第二节 科学家知识结构的外显特征与获得方式
第三节 科学思维与研究能力的内涵及其形成方式
第四节 研究合作与管理能力形成的实践性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博士生素养与能力形成的特征和条件
第五章 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路径相结合的平行嵌套研究策略
第三节 研究专攻准备阶段
第四节 研究锁入阶段
第五节 研究阈限过渡阶段
第六节 研究者素养与能力的自我确证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及其形成环境的考察
第一节 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形成的支持条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的形成逻辑和路径
第一节 博士生素养与能力的形成逻辑
第二节 博士生素养与能力的形成路径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