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以缩小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形成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为目的。城乡统筹所追求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其进程中,城市、农村两部门的互相作用是促进一体化的关键。而其中,*重要的就是对生产要素配置的整合。城乡统筹发展所涉及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与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三农”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要素整合与机制设计》从全国范围的农村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角度出发研究现阶段我国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情况,再以机制设计理论与现实结合将三者整合起来,为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支持。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国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研究框架 2
1.4 研究方法 4
1.5 研究创新 4
第2章 要素整合与城乡统筹相关理论 5
2.1 产权与土地产权理论 5
2.1.1 马克思主义产权与土地产权理论 5
2.1.2 西方产权理论 6
2.2 资本理论 8
2.3 劳动力转移理论 10
2.4 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11
2.5 机制设计理论 13
2.6 本章小结 15
第3章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演变与发展 16
3.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历程 16
3.2 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分析 18
3.2.1 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18
3.2.2 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的评价准则 19
3.2.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19
3.3 农村土地确权及流转 20
3.3.1 农地确权的基本含义和必要性 20
3.3.2 我国农地流转现状 21
3.3.3 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23
3.3.4 推进农地合理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26
3.4 土地利用效率与规模经营 27
3.4.1 农业用地利用效率与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模型 27
3.4.2 全要素农业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实证过程 29
3.4.3 农地规模经营的理论假说及必要性 32
3.4.4 农地规模经营实现条件的微宏观经济分析 35
3.4.5 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 37
3.4.6 四川省城乡统筹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探索 38
3.5 本章小结 47
第4章 农村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48
4.1 资本及其属性 48
4.1.1 资本的含义 48
4.1.2 资本的属性 49
4.1.3 资本相关概念辨析 49
4.2 农村资本的形成路径 50
4.2.1 农村资本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50
4.2.2 农村资本存量的估算 55
4.2.3 农村资本的来源与形成路径 57
4.3 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资本 60
4.3.1 农村内部资本积累与城乡统筹发展 60
4.3.2 外部资本投资带动下的城乡统筹 61
4.3.3 二元博弈下的农户选择分析 66
4.4 问题及出路 67
4.4.1 农村资本自身积累不足 68
4.4.2 农村外部资本融通困难 68
4.4.3 解决出路及相关建议 68
4.5 本章小结 70
第5章 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产城转移 71
5.1 城乡劳动力现状 71
5.2 “两化”互动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73
5.2.1 人口流动转移情况 73
5.2.2 劳动力转移情况 75
5.2.3 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数量 77
5.2.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78
5.3 农村劳动力产城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83
5.3.1 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双向互动分析 83
5.3.2 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效应结果分析 84
5.4 问题及对策 88
5.5 本章小结 89
第6章 城乡统筹进程中要素整合机制设计 90
6.1 整合机制设计的目的 90
6.1.1 机制整合对象 90
6.1.2 要素流转整合的动机分析 91
6.1.3 要素整合目的 92
6.2 整合机制的效率 93
6.2.1 分析方法简介 93
6.2.2 指标体系与相关性检测 94
6.2.3 DEA效率分析 95
6.2.4 DEA投影分析 96
6.2.5 Malmquist指数分析 98
6.3 现行整合模式及其要素整合评价 100
6.3.1 宏观框架:“两化”互动、“四化”同步 100
6.3.2 要素整合运行机制 101
6.4 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机制探索与实践 103
6.4.1 机制内涵及其设计目的 103
6.4.2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协调性与驱动力 103
6.4.3 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探索的启示 110
6.5 问题及出路 111
6.5.1 问题分析 111
6.5.2 出路分析 112
6.6 本章小结 114
第7章 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产业化 115
7.1 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 115
7.2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116
7.2.1 农业投入要素现状 116
7.2.2 农业产出现状 119
7.2.3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的旧常态、超常态和新常态 121
7.3 四川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123
7.3.1 模型原理 123
7.3.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24
7.3.3 模型计算结果 124
7.4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创新 129
7.4.1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 129
7.4.2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创新基本思路 130
7.4.3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131
7.5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动力及实现机制 133
7.5.1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 133
7.5.2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动力实现机制 133
7.6 本章小结 136
第8章 统筹城乡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37
8.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137
8.2 四川省农业供给结构分析 139
8.2.1 产值结构分析 139
8.2.2 农产品发展情况分析 142
8.2.3 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组织形式分析 144
8.3 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144
8.3.1 要素投入产出指标与描述性分析 144
8.3.2 Malmquist指数法分析 146
8.3.3 全要素效率结果及分析 147
8.4 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目标、模式与途径 150
8.5 四川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制与政策创新 153
8.5.1 农业生产要素流转的机制 153
8.5.2 农村经营主体及经营组织形式创新 153
8.5.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市场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155
8.6 本章小结 157
第9章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58
9.1 相关理论 158
9.1.1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158
9.1.2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159
9.1.3 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 161
9.1.4 熊彼特创新理论 162
9.2 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63
9.2.1 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163
9.2.2 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战略设想 165
9.2.3 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战略任务 167
9.3 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168
9.4 结论及政策建议 171
9.4.1 主要结论 171
9.4.2 政策建议 172
9.5 本章小结 173
第10章 典型经验及其借鉴 174
10.1 成都模式——“田园城市”模式 174
10.1.1 成都市概况 174
10.1.2 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历程回顾 175
10.1.3 成都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175
10.2 东部地区三种先行模式 180
10.2.1 珠江三角洲模式——“城市-工业”带动模式 180
10.2.2 苏南模式——小城镇发展模式 181
10.2.3 上海模式——城乡整体统筹模式 183
10.3 四大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184
10.3.1 四大模式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184
10.3.2 经验借鉴 185
10.4 本章小结 185
参考文献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