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模拟研究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细观微观角度分析煤体受载前后裂隙微观结构及不同层理煤样受力前后形态特性的差异,开展真三轴载荷含层理煤体的渗透率实验研究,构建真三轴条件下渗流特性与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有效应力、不同层理构造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关系,建立考虑Klinkenberg效应、瓦斯压力压缩变形、吸附膨胀和有效应力影响的真三轴载荷煤体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及煤岩损伤与渗流耦合模型,并进行煤岩损伤与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研究成果对优化瓦斯抽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然目前我国对一次性能源结构进行了调整,但煤炭仍然占一次性能源的70%以上。根据预测,直到2020年我国的发展能源战略将仍然以煤炭为主体。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开采规模的不断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都呈明显增大趋势,导致矿井瓦斯排放量也迅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矿井瓦斯排放量占世界瓦斯排放总量的30%,我国每年煤矿排放到大气中的瓦斯量达1.94×l0101113,排放的大量瓦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可以对煤层中的瓦斯进行有效的抽采并进一步加以利用,既可以降低煤矿瓦斯灾害,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也可以“变害为宝”,真正实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新能源供应的煤炭工业良好循环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煤层瓦斯赋存以“三高一低”(高应力、高瓦斯压力、高瓦斯含量及低渗透性)为主要特征,煤储层构造复杂,煤层存在许多强烈变形,受载煤体的三向应力受到煤层赋存情况、煤层倾角等地质条件,以及构造运动等力学扰动的影响而有明显差别.所处的应力条件一般为三向不等压状态。另外,瓦斯抽采、煤层开挖等采动行为也会使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其应力环境同样为三向不等压状态,即真三轴应力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成煤历史过程的不均匀性、煤体本身构造、孔隙裂隙发育和变形程度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体强度和力学变形特征,致使煤层不同层理方向上裂隙扩展特征和渗透率演化有明显差别。因此,开展真三轴条件下不同层理构造(垂直、平行和斜交层理)受载煤体渗流特性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书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真三轴条件下含瓦斯煤岩损伤与渗流耦合机理研究(51604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部开采采空区覆岩卸压瓦斯精准抽采基础研究(51734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高煤阶煤瓦斯吸附能力差异性的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研究(5170409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风井防爆门快速复位技术与装备(2018YFC0808103)”、河南省博士后经费资助“深部采动煤体变形与瓦斯解吸一渗流多场耦合机理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B2018-59)和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等项目的资助:并且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导师王凯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煤体微观结构形态与不同层理受载煤体力学特性分析
2.1 煤体孔隙类型及特征
2.2 煤体裂隙特征及分类
2.3 煤体的孔隙分布及基本物性参数
2.4 煤体孔隙裂隙微观结构变化
2.5 不同层理受载煤体力学特性
2.6 本章小结
3 真三轴条件下载荷煤体渗流特性实验
3.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3.2 受载煤体渗流特性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受载含层理煤体裂隙演化与渗流特性数值模拟
4.1 RFPA2D-Flow模拟软件介绍
4.2 含层理煤体层间受力分析
4.3 含层理煤体裂隙演化与渗流特性数值模拟
4.4 模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真三轴载荷煤体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
5.1 载荷煤体孔隙率演化模型
5.2 真三轴载荷煤体的有效应力方程
5.3 真三轴载荷煤体渗透率演化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抽采钻孔周围煤体流固耦合模型及应用
6.1 抽采钻孔周围煤体应力分布特征
6.2 抽采钻孔周围煤体流固耦合模型
6.3 抽采钻孔周围煤体渗流特性数值模拟
6.4 现场工程应用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