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华,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1935年2月出生,2018年5月8日病逝于美国西雅图,享年83岁。自1960年大学三年级破格留校任教后,刘先生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学院执教四十余载,直至2003年退休。刘先生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社会史中心主任等校内外多种重要学术职务,受聘于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并担任客座教授,退休后被授予“南开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刘先生著作较多,理论观点自成一体,所提出的“王权支配社会”“王权主义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是一种‘阴阳组合结构’”等命题和论断,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实践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学术影响极□。<□r> 在几十年的教学与科研进程中,刘先生带起了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学术团队,以他的学术观点为灵魂,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脉络,找寻传统与现代政治理念间的异同,致力于剖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症结,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被誉为“王权主义学派”或“刘泽华学派”。先生可谓是中国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刘泽华,河北石家庄人,中国当代史学大家,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著名学者和思想家。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首届主任、“985工程”三期建设重点项目“中国思想与社会创新基地”主任,兼任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多个专业学会理事。开创了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王权主义反思学派”,亦即“刘泽华学派”,体现了当代中国学人的学术主体人格与史家风骨,在海内外史学界及政治学界享有盛誉。
代表作:
《先秦政治思想史》(1984)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1987)
《士人与社会(先秦卷)》(1988)
《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992)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1992)
《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1996)
《中国的王权主义》(2000)
《洗耳斋文稿》(2003)
《王权思想论》(2006)
《中国政治思想史集》三卷本(2008)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九卷本(2014)
先秦政治思想史(上)
导论
第一章 商代神佑王权的政治观念
第一节 上帝和祖先崇拜及其对商王的庇佑
第二节 “余一人”和王权专制观念
第三节 几个重要的政治概念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西周敬天保民与天下王有的政治思想
□□节 周公的“革命”思想
第二节 “天子”与专制主义观念
第三节 《尚书·吕刑》以刑理乱与用刑理论
第四节 西周后期政治调整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期由重神向重人转变的政治思想
□□节 春秋时期政治思想概论
第二节 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尚书·洪范》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与政治思想不同流派的争鸣和政治理性的发展
□□节 战国七雄的建立和各国的变法运动
第二节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各阶级
第四节 政治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
第五节 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六国
第六节 不同政治流派的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
第五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节 儒家概述
第二节 孔子以礼仁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中庸》《大学》的修齐治平的人治思想
第四节 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竹简中几篇儒家著作的
政治思想
第五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第六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第七节 《易传》的应变政治思想
第八节 《礼记》以礼乐治国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九节 《周礼》中的国家体制思想
先秦政治思想史(下)
第六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节 法家概述
第二节 李悝的变法与法治思想
第三节 慎到的势、□、□思想
第四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第五节 《商君书》的耕战和法治思想
第六节 韩非以“力”为基础的□□君权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节 道家概述
第二节 《老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第三节 杨朱的贵己及其童子牧羊式的政治主张
第四节 《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第五节 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黄老政治思想
第八章 墨子以“尚同”推行“兼爱”的政治思想
□□节 墨子、墨家学派和《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