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讲述了旧时代北京一个洋车夫充满血泪的奋斗史,揭示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残酷状况,充满着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情怀。《骆驼祥子》所选篇目经典,体例科学,栏目精彩。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剧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满族正红旗人。他幼年丧父,生活苦寒,就靠母亲和姐姐为人洗衣服维持生活,他从小就和穷人打交道,十分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
1913年,老舍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天津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师等职。受“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他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他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写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均1926年)、《二马》(1929年),并在刊物上发表,开始用“老舍”笔名。这几部作品主要是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中国国民性的愚昧与落后,因受英国文学幽默风格的影响,文笔较为轻松、幽默。1930年他归国途经新加坡,小居半年,创作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回国后,他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课余和寒暑假坚持写作。归国后至抗日战争前夕,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和《牛天赐传》,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上任》《黑白李》等短篇小说是他这一时期较好的作品。1936年9月起,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陆续在刊物上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除了写小说外,还积极从事鼓词、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先后写出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的前两部(《惶惑》《偷生》),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话剧《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长诗《剑北篇》等。抗战胜利后,他应聘去美国讲学,并于讲学期间完成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写了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应祖国电召,回到北京。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中国作协副、北京市文联等职,满怀激情地歌颂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1950年至1956年期间,老舍先后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等十多部剧本,《无名高地有了名》等数十篇报告文学、杂文、通俗文学作品,成为解放后老作家中文学创作量大的作家,荣获北京市“人民艺术家”和“劳动模范”称号。解放后写的《龙须沟》《茶馆》两剧,在外都有较大的影响,是新中国剧坛的重要收获之一。1966年他不堪忍受“”的迫害投太平湖而死。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人物性格鲜明,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与茅盾、巴金的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高峰。
第一章(精读)
第二章(精读)
第三章
第四童
第五章(精读)
第六章
第七章(精读)
第八章(精读)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精读)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精读)
读后感
中考真题
新题预测
参考答案
《骆驼祥子》:
因拉惯了车,祥子很有些辨别方向的能力。虽然如此,他现在心中可有点乱。当他找到骆驼们的时候,他的心似乎全放在它们身上了;及至把它们拉起来,他弄不清哪儿是哪儿了,天是那么黑,心中是那么急,即使他会看看星,调一调方向,他也不敢从容的去这么办;星星们——在他眼中——好似比他还着急,你碰我,我碰你的在黑空中乱动。
祥子不敢再看天上。他低着头,心里急而脚步不敢放快的往前走。他想起了这个:既是拉着骆驼,便须顺着大道走,不能再沿着山坡儿。由磨石口——假如这是磨石口——到黄村,是条直路。这既是走骆驼的大路,而且一点不绕远儿。“不绕远儿”在一个洋车夫心里有很大的价值。不过,这条路上没有遮掩!万一再遇上兵呢?即使遇不上大兵,他自己那身破军衣,脸上的泥,与那一脑袋的长头发,能使人相信他是个拉骆驼的吗?不像,绝不像个拉骆驼的!倒很像个逃兵!逃兵,被官中拿去还倒是小事;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想到这儿,他哆嗦起来,背后骆驼蹄子噗(pu)噗轻响猛然吓了他一跳。他要打算逃命,还是得放弃这几个累赘。可是到底不肯撒手骆驼鼻子上的那条绳子。走吧,走,走到哪里算哪里,遇见什么说什么;活了呢,赚几条牲口,死了呢,认命!
他把军衣脱下来,一把将领子扯掉;那对还肯负责任的铜钮也被揪下来,掷在黑暗中,连个响声也没发。然后,他把这件无领无钮的单衣斜搭在身上,把两条袖子在胸前结成个结子,像背包袱那样。这个,他以为可以减少些败兵的嫌疑;裤子也挽高起来一块。他知道这还不十分像拉骆驼的,可是至少也不像个逃兵了。加上他脸上的泥,身上的汗,大概也够个“煤黑子”的谱儿了。他的思想很慢,可是想得很周到,而且想起来马上就去执行。夜黑天里,没人看见他;他本来无须立刻这样办;可是他等不得。他不知道时间,也许忽然就会天亮。既没顺着山路走,他白天没有可以隐藏起来的机会;要打算白天也照样赶路的话,他必须使人相信他是个“煤黑子”。想到了这个,也马上这么办了,他心中痛快了些,好似危险已过,而眼前就是北平了。他必须稳稳的快到城里,因为他身上没有一个钱,没有一点干粮,不能再多耗时间。想到这里,他想骑上骆驼,省些力气可以多挨一会儿饥饿。可是不敢去骑,即使很稳当,也得先教骆驼跪下,他才能上去;时间是值钱的,不能再麻烦。况且,他要是上了那么高,便更不容易看清脚底下,骆驼若是摔倒,他也得陪着。不,就这样走吧。
大概他觉出是顺着大路走呢;方向,地点,都有些茫然。夜深了。多日的疲乏,与逃走的惊惧,使他身心全不舒服。及至走出来一些路,脚步是那么平匀,缓慢,他渐渐的仿佛困倦起来。夜还很黑,空中有些湿冷的雾气,心中更觉得渺茫。用力看看地,地上老像有一岗一岗的,及至放下脚去,却是平坦的。这种小心与受教他更不安静,几乎有些烦躁。爽性不去管地上了,眼往平里看,脚擦着地走。四处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外面的黑暗渐渐习惯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动,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动,像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听见了一些声响,说不清;可是又睁开了眼。他确是还往前走呢,忘了刚才是想起什么来,四外也并没有什么动静。心跳了一阵,渐渐又平静下来。他嘱咐自己不要再闭上眼,也不要再乱想;快快的到城里是件要紧的事。可是心中不想事,眼睛就很容易再闭上,他必须想念着点儿什么,必须醒着。他知道一旦倒下,他可以一气睡三天。想什么呢?他的头有些发晕,身上潮渌渌的难过,头发里发痒,两脚发酸,口中又干又涩。他想不起别的,只想可怜自己。可是,连自己的事也不大能详细的想了,他的头是那么虚空昏胀,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记了,像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白了似的。再加上四围的黑暗,使他觉得像在一团黑气里浮荡,虽然知道自己还存在着,还往前迈步,可是没有别的东西来证明他准是在哪里走,就很像独自在荒海里浮着那样不敢相信自己。他永远没尝受过这种惊疑不定的难过,与的寂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