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挖掘了甲午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清朝面对弹丸小国的日本为什么会一败涂地;李鸿章为什么软弱妥协,希望列强调停时,列强会选择作壁上观;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台湾后,俄、法、德三国为什么又会干涉“还辽”等史料。书中从大量一手史料中剥茧抽丝,使一些鲜为人知的外交事件得以呈现。
晚清的外交虽然是在屈辱、艰难抗争的局面中艰难前行的。但是,面对近代先进军事装备武装起来的侵略者,仍然靠冷兵器来抵御外侮的大清帝国,终改变不了从军事到外交一次次失败的命运。“弱国无外交”成为至理名言。大清如何在西方工业化的浪潮中进行闭关锁国?西方列强怎样蛮横。
李书纬,原名李书伟,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今日头条签约作家、“青云计划”优秀作品获奖者。自2002年以来在报刊、杂志发表专题性文章、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百余篇。代表诗作《大地的鸣唱》被多家媒体刊载。
出版的作品有:《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晚清外交七十年》(第一部、第二部)、《晚清官场洋大人》、《晚清民国众生绘》、《微历史·纷繁民国》、《微历史·生猛元朝》等。
第一章 甲午海战前后的艰难交涉
一、朝鲜问题“进行曲”
二、“较劲”的“上国”
三、李鸿章的“迷梦”与列强“帮帮忙”
四、如是“求和”
五、“报国”的“弹痕”
六、《马关条约》就这样签了字画了押
第二章 三国干涉“还辽”
一、利益博弈下的“还辽”
二、搅合在一起的“还辽”与“批约”
三、伍廷芳成了昭示“和平”的换约官
四、张之洞抵押计划与李经方交割台湾
五、归还辽东要交“补偿款”
第三章 列强索酬与瓜分狂潮
一、“救命恩人”投下的毒饵
二、李鸿章“联俄抗日”
三、中俄“密约”,苟且的“闪婚”外交
四、德国人强租了胶州湾
五、接踵而至的“旅大泊舟”
六、趁火打劫的“补偿政策”
七、美国人要清政府“门户开放”
第四章 维新斗争中的外交插曲
一、“蛋壳”里的维新
二、联日“秘密报告”与张之洞“扬镳”
三、伊藤博文之来中国
四、紫禁城里的如意盘算
五、飘洋过海的暗杀行动
六、一个英国考察者的“维新”反应
第五章 义和团扶清灭洋与八国联军入北京
一、扶清灭洋为慈禧“背书”
二、列强“代剿”与错愕的宣战
三、不是虚应的“咸丰故事”
四、李鸿章再次接过“议和”的重任
五、“结万国之欢心”与《辛丑条约》
六、慈禧太后又派出了“谢罪”使团
第六章 艰难的索还东三省交涉
一、尼古拉二世扩张有“契机”
二、“臭石头”外交官杨儒的交涉
三、朝臣之议与杨儒病中的拒签
四、最后通牒与李鸿章的外交含恨
五、打下日俄战争的楔子
一、朝鲜问题“进行曲”
日本吞并琉球之后,清政府更为头疼的是朝鲜危机的发生。朝鲜与琉球一样都是清政府的藩属,琉球与朝鲜都与日本隔海相望,作为清政府的最忠实粉丝,朝鲜在朝贡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历来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当然,除了朝鲜恭顺的表现外,还因为朝鲜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东北有着唇齿相依的战略关系。日本完成对琉球的吞并后,朝鲜的危机不言自明,况且此刻,美国、俄国等列强也在觊觎着朝鲜。
主持外交事务的李鸿章把朝鲜所面临的严重形势报告给了慈禧太后和总理衙门。1879 年4 月,日本单方面宣布改琉球为冲绳县,慈禧太后就下达了一方面让李鸿章积极与日本交涉,另一方面让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等人积极筹划东部沿海海防的指令。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让恭亲王奕?、李鸿章等人商议保全朝鲜之策。
日本对朝鲜的觊觎,实际上在明治维新之时就开始了。1868 年,日本政府派对马藩主去朝鲜递送国书,以“修好”为名,试图打开朝鲜的门户。
当时,执掌朝鲜政权的正是国王李熙的父亲李昰应。他像清政府一样实施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不允许外国势力进入朝鲜。李昰应曾经派兵击败过美国与法国的入侵,对于日本,李昰应也采取了对待法国的办法。在他看来,日本是比美国、法国还要凶恶的敌人,必须处处防范。1873 年,朝鲜也学着清政府那样,来了场政变,国王李熙的王妃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夺去了李昰应的大权,开创了女人当权的时代。闵妃当权后,也像李昰应那样依靠清朝,防范日本的侵略。但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北京专约》,实行妥协的外交政策,这更助长了日本侵略朝鲜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