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首届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孙华炳的小说精选集。本书收录了《蓝夜》《巧花》《大潮》《刑警笔记》等几篇小说。这些小说均依托时代背景,反映出在时代变革浪潮中,不同人物的抉择和生活轨迹。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对人物塑造生动形象,在情节设计和故事转折上往往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大潮
在城市地皮紧缺,联产承包的农民为每一垄土地争执不下的今天,我国东部的海岸上,却沉睡着数百万亩的荒地,这地方总称黄海滩。这是一片新生的处女地。
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海岸线是在如今的洪泽湖边,由此向东约四百华里,当时都是海底世界。长江和黄河每年从上游带来几十亿吨泥沙,海流和海潮又将这些泥沙均匀地散布在八百里海岸线上,不断地沉淀、堆积,形□□的陆地。准确地说,整个苏北平原都是黄土高原的馈赠。
至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海岸已延展到如今的阜宁、盐城、东台一线。由于北方战争不断,人民陆续南迁,逐渐开发了这一带沿海大片荒地。在台风海潮的不断侵袭下,顽强地生存下。
从公元八世纪到十四世纪,建成北起阜宁,南至启东吕四的八百里长堤,因始于北宋范仲淹首建,总称“范公堤”。
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兴起,第二次进军海涂的鼓角又震醒了范公堤外的土地。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废灶兴垦,率先在海滩上办起了通海垦牧公司。嗣,
大批官僚、富商亦蜂拥而至,先后办起四十多家垦殖、垦牧公司。但因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大都亏损,负债累累难以支撑。后陆续宣告破产。喧嚣一时的海滩又逐渐转向沉寂。
一
双墩集,在范公堤东二十华里。
相传明朝时,朝廷在海滩上设官盐场,押送流放的犯人到这里煮盐。官府发动民伕在滩上筑了两个大土墩:一曰烟墩,一曰潮墩。潮墩是救命的。风暴大潮到来时,盐工渔民都可以上去避难;
烟墩则相当于烽火台,起瞭望哨的作用,有驻军。一旦发现倭寇从海上入侵,立即燃烟报警。
现时双墩早已湮没了。双墩的旧址也早已成为百里闻名的集镇。
双墩没有渔港,这里离海还有很远。但却是从北面的洋口港与南面的朱家港进县城的必经之路。县里来的二道贩子清早都在这里守候。头道鱼贩子多半是本地人。每天中午以后,他们都成帮结
伙地骑着脚踏车,动身前往渔港采货。后架的两侧各有一只长可及地的大筐篓。这里到渔港还有四五十里路,赶到那里,约莫是下午三四点钟光景。先到小饭店里就着新鲜鱼虾喝两盅,闲扯一阵。等到渔船进了港,渔村妇女们从船上抬下一筐筐海货,鱼贩子们这时便酒气醺醺地上前去谈生意。有的是论堆买,那多半是小杂鱼虾,买下来再分拣。大鱼如黄花、鲳鳊、马鲛鱼、墨鱼和梭子蟹之类是须得另行论价的。因为是老主顾,价格好说。等分拣完毕,一层层地放进鱼篓码实了,天也完全黑了。这才又三五结伙地往回赶。回家睡一觉再去赶早市。
眼下是早晨七点左右,鱼市上人逐渐稀少,已接近尾声了。还有几个二道贩子正在大声地讨价还价,力图用□低的价格“清扫战场”。
这时从南面走来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衣襟敞着,边走边东张西望,并不时地跟熟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季大夫”。
这位“大夫”原不是给人治病的,他叫季松年,是一名兽医。虽是兽医不如人医,但人家也是中技毕业的呢。众人为了尊重起见,一视同仁地称他为大夫,并没有戏谑的意思。尽管前不久有一
次因为他的失职,造成前赵大队一头难产的牛死亡,使得他的名声受了一点小小的影响,但鱼贩子们并没有对他另眼相看,却依旧一致认为他是个有本事的家伙。以前,他三天两头跑到镇上的缝纫厂去跟那里的姑娘们说笑,几次一跑,居然把那位□漂亮也□文静的崔秀姑娘钓上了。你能说他没本事吗么?他体魄健壮,相貌伟岸,能喝酒,能吃肉,会说粗话也会干活。鱼贩子们就佩服这种人。
晨风微拂,一条街上都飘着鱼腥味。
“季大夫”一直走到北街尽头,也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正在那里张望,听见有人叫他。回脸看时却是一个满脸雀斑的大孩子。脸熟却叫不上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