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先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梁羽生的小说自有一 份朴实,朴实得就象一个辛勤耕作的老农,在把汗水换成同样朴拙的收获。梁羽生即使名文天下也仍然淡淡如水,清心寡欲,这样做是一种智慧,是若拙的大智,而他却能将小说中的世界和现实中的自己的世界融为一体,因此他的小说就是他的人生世界的表现。
梁羽生的一生是从学生到编辑到自由撰述人到退休这样一条普通的人生之路,没有大悲大喜,没有倜傥风流,没有政治抱负,没有官司纠纷,他有的只是几十部小说,七十万字的联语、一些文史小品以及对朋友、亲人的深厚感情。但这恰是梁羽生的人生世界*感动人之处,也是本传记的基本写作追求:通过追寻他将似乎普通的生活创造成诗意人生的过程,为许多象他一样的人,找到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归依的自由。
本传记依据搜集的海内外的梁羽生资料及*手材料,尝试将梁羽生的生平与他创作历程结合起来,以他的人品印证他的作品,以他的作品考察他的内心,尽量作到“人”“文”互应、互动,尽量以假名士的才力和笨拙,写出真名士的真性情。
梁羽生先生是一位传统正派的大好人,性格敦厚儒雅,他的人生经历也相对平稳,这一切才形成了他武侠小说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我们“会格外怀念梁羽生,怀念那些堂堂正正的英雄”。
——孔庆东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 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金庸
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
事实是,十八年后,已成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盟主的梁羽生创作了自己的第十二部武侠小说《冰川天女传》,其中的冰川天女美丽妩媚,一天,他在水晶冰宫里偶遇一位飘逸俊秀的白衣少年书生,少年少女一见砰然心动,在冰宫里漫步起来,在两人一起走过荷塘上的一座桥时,看到桥上的一个亭子的两边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上写着:月色花香齐入梦,仙宫飞阁共招凉。这幅对联自然是梁羽生自撰的,开头的月仙两字使人很难不和韦月仙联系起来,而他对这位冰川天女的描写也与他的这位表妹神情、气度有相通之处,且看梁羽生笔下的这位少女:“只见那女子一身湖水色的衣裳,脸如新月,浅画双眉,眼珠微碧,樱桃小口,似喜还颦,秀发垂肩,梳成两条辫子,束以红绫,肤色有如羊脂白玉,映雪生辉,端的是绝世容颜,刚健婀娜,兼而有之,赛似画图仙女,比陈天宇心目中所想象的冰川天女还要美丽得多。”冰川天女自幼家教极严,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对对联当然也不在话下,所以当听白衣少年说这副对联与境不符时,好胜之心油然而生,她禁不住挑战似的要白衣少年自拟一副来代替,白衣少年略一沉吟,边谦虚地说着“献拙,献拙”,边说出一副对联:
冰川映月嫦娥下,
天女飞花骚客来。
冰川天女一听,禁不住芳心一荡,杏腮泛红,多情少女不禁细细品味这副对联来:显然,这幅对联比原先的那副高明多了。它首嵌“冰川天女”四个字,联首又嵌有他的名字“冰娥”,这明显是为她而作的,且对联中说“嫦娥下凡”,那自然是赞美自己美丽;“骚客来”自然是说他是慕名而来,隐隐含有爱慕之意。为了试探白衣少年内心真情和才华,冰川天女又故意让他为她的侍女月仙作一对联,这时梁羽生就借这位白衣少年之口,一字不差地将当初自己为韦月仙写的诗抄了下来,并特地解释说:下联“碧海青天夜夜心”借用了李商隐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中又把天女比喻为嫦娥独守寒宫,青春虚度,而且契合侍女“月仙”之名,真是一联连起今昔情。此时此刻,梁羽生心中一定出现了当初与表妹羞涩相会的情景,而且越回味越生出无限的想象,越回味表妹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越带有无穷无尽的魅力。这毕竟是少年少女情窦初开的一次当时都懵懵懂懂的约会,这样的会面往往不会时间太长,有时可能一句话也不说,但留下的回忆却如绵绵流水,妙趣横生,并因遗憾而在后来的遐想中一次次将之想象得越来越趋于完美。
可惜的是,梁羽生和这位表妹只如秋风落花,仅有这一次还算浪漫的相聚,时世的急流就把他们一 个冲到长江头,一到长江尾。从这次暑假,梁羽生就离开了平乐中学,转到桂林去读书。直到后来梁羽生到香港《大公报》工作,两人才又有一次机会重续前缘。一天他正在街上散步,忽然从前面走过来一位漂亮姑娘,他觉面熟,禁不住多看了几眼,没想到那位姑娘也在看他。最后还是姑娘试探性地叫了一声:“陈文统”,梁羽生这才脱口而出:“怎么是你,韦月仙。”时隔多年,他们谁也没想到竟会在香港见面,一番唏嘘,梁羽生才知道韦月仙正在香港读书,因彼此都忙,两人只匆匆谈了几句,就各奔东西,从此之后就音信茫茫,再也没见过面。梁羽生后来听说韦月仙从香港读完书就回到了蒙山,后来嫁了一个华侨。
我们或者可以说梁羽生是特意为表妹安排了《冰川天女传》中的这个情节,或者说当小说情节发展到这一步时,正好情节需要,所以梁羽生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位少女,而且借那位白衣少年之口对少女心事进行了猜度:那白衣少年为月仙出了对联后,紧接着一语道破冰川天女此时起浮波澜的心事:“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你独处珠宫贝阕,却无朋友,如此人生,也是美中不足。”听到如此知心的话儿,冰川天女“面上一红,这少年的话正说到她心坎里去,她自父母死后,无一个可以谈心的人,每于秋月春花之夜,也会自感寂寞。”景语就是心语,只不过此景与彼景是否在此时的梁羽生内心融为一体,在浑然不分的状态下他把此景与彼景也交会融合为一体了。这恐怕连梁羽生本人都说不清楚,我们姑且留作悬念好了:朦胧即美。
在平乐中学,好学敏感的梁羽生也已初步感受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冲击,感受到新思潮的激荡。但他并不喜欢胡适的白话诗,象被当作新诗开山之作的《尝试集》,他刚开始抱着崇拜之心去读,但越读越读不下去,味如嚼蜡。他从小接受传统诗歌词赋的熏陶,认为真正优秀的诗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朗朗上口才行,象胡适这种大白话一样的诗连含蓄、韵脚都不讲,简直是有点开玩笑。后来读到闻一多评论《尝试集》及白话诗的文章,他颇有同感。闻一多以诗歌行家的身份对此时流行的白话诗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诗由词曲的音节进而为纯粹的自由诗的音节,而且以此批判旧体诗,实在是夜郎自大,无知可笑。从此,梁羽生就舍胡适而读闻一多,把能找到的闻一多的新旧体的诗全部读了一遍。此外,在一位新诗人、也是他的国文老师的影响下,他也接触了新式话剧,也曾热情澎湃地参加了几次排演,但因他方言太重,最后只能忍痛割爱。但在这个过程中,梁羽生却得以阅读了大量新派戏剧家的剧作,如曹禺、夏衍、宋之的、陈白尘的剧本,打下了良好的新文学功底。
孙宜学,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多次赴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地演讲交流。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泰戈尔与中国、海外汉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华文教育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编、译著50余部,主持大型丛书“中国大论坛”、“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经典译丛”、“苏教文库﹒家庭书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等多种;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现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侨办“上海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特聘专家、上海国际文化学会理事、同济大学德国人文交流中心研究员等。曾获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第一章 快乐的出生
1诗书之家
2人生初蒙
3穿反衣服的优等生
4一个美丽的青春传说
第二章 步入新天地
1“我要上桂林”
2接触新文学
3山乡避难
4幸遇名师
第三章 岭南求学
1考入岭南大学
2亦师亦友
3结缘武侠小说
4炮声中邂逅陈寅恪
5自古才子恋佳人
第四章 踏足香港
1 美梦成真
2一武惊人
3名士雅集
4棋场如武场
5娓娓而谈西方文学
6三剑楼见证平生
第五章 谈笑鸿儒
1梁羽生与简又文
2梁羽生与饶宗颐
3梁羽生与金应熙
第六章 佟硕之风波
1 告别单身
2金、梁小说的优缺点
3金、梁小说中的武功
4金、梁小说中的侠
5金、梁小说中的情
6金、梁小说中的思想
7 风波骤起
第七章 饱览山水
1长屋风情
2卢浮宫与法国香水
3 “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4月是故乡明
第八章 封笔挂刀
1退出武林
2以武侠小说为史
3诗情画意
4 宁可无武,不可无侠
5情山恨海,摇曳多姿
6 渊博学识,涉笔成趣
7 名联谈趣
第九章 人性悲歌
1 多情魔女白发新
2萍踪侠影
3毒手疯丐
4快乐的牛虻
5才华绝代纳兰词
第十章 平淡归隐
1老来从子
2皈依基督教
3 有朋自远方来
4 茶?棋?联?文
5 把手话沧桑
6 北去南来自在飞
7 百年一羽生
附录:梁羽生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
一个美丽的青春传说
同学们纷纷传说:因为梁羽生作诗对联出了名,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春心萌动,难以自拔,就用一双国色天香的玉手深情地捧着一条香巾,请梁羽生在上面题诗,而梁羽生对这位少女也早有相识恨晚之意,就把自己的一腔柔情化作香巾上的一首情诗。
当梁羽生初中毕业时,已是1940年夏天。因为蒙山县中学只有初中,没有高中,所以要想继续读书,必须重新选择学校。在近四年的初中生活中,梁羽生已与周围的一切培养出一种灵魂相依的感情,学校周围的美色佳境,也都留下了他不倦的足迹,一下离开,他还真有点不舍得。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当断就要断。
梁羽生再一次为自己数学、英语不及格而后悔不迭。按照学校的规定,如果某位同学学习成绩始终在前几名,就可以直接保送进重点高中。梁羽生的总成绩符合这个标准,但就是因为曾有过不及格的记录,所以痛惜这次大好机会,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
梁羽生最想去的中学是桂林中学,一方面因为这所学校在省会,当然一定会比县城繁华;另一个原因更简单:就象现在的学生一心想考北大,清华一样,当时在梁羽生和许多同学的心目中,桂林中学就象现在的北大、清华一样魅力四射。然而,父母和他想的并不完全一样,他们当然也非常愿意让宝贝儿子去桂林读书,但在他们眼里,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梁羽生在县城中学生活自理能力的证明也使他们有理由担心。最后,他们决定舍远就近,让儿子子承父业,到平乐县中学读高中。陈品瑞在这所中学读过书,知道这所学校虽没有桂林中学那么理想,但基本上还算合意,更何况县城里有亲戚照应,也让他们放心。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暑假过后,梁羽生就辞别父母,踏上了另一条求学之路。
从蒙山到平乐要坐一种特殊的汽车,当地人称为“木炭车”,这种车用木柴作燃料,车厢是简陋的座位。每当车子在山路上爬行时,就象患了气管炎的老病夫,呼哧呼哧地喘个不停,心急的人往往会坐一路,骂一路。当梁羽生第一次走进这种车时,他倒并没觉得多么不堪,新奇压倒了旅途的烦闷。
看着家乡一点点地离开自己,梁羽生不禁产生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留恋。
晃晃悠悠,悠悠晃晃,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梁羽生终于站在了平乐中学的大门口。
平乐中学建在依山傍水的清净之地,校舍多为平房,且多砖式结构。学校宿舍与在蒙山中学的没什么差别,都是一间大房子里整齐地摆着一排排双人床,住着几十名同年级的学生。在当时,能读上高中的一般是远近的富家子弟,从小家教熏陶,倒也多数知书达礼,且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不会为什么你用我的肥皂了,我用你的牙膏了之类琐事产生矛盾,因此大家基本上也能相安无事。
不过从蒙山走到平乐,梁羽生的一个“恶习”倒是愈演愈烈,那就是吃零食。此时梁羽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很快,食欲自然也越来越大,学校的饭食照例还是那种大锅煮、熬的清菜寡汤,无论如何不能满足身体的迫切需要,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谁的动作慢一点,就会发现饭筐不知何时已经空空如也。据说梁羽生在这所学校内曾创下一 个记录,并且一直保持到毕业:他一次竟吃了五碗米饭。即使如此,他还得每天买些零食贴补肚子。
在这里,梁羽生开始了持续一生的赋词作对的实践。在当时新旧交替,白话文取代古文已成必然趋势的大背景下,象梁羽生这样还对格律、对联感兴趣,实在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只不过这时梁羽生写诗作对,只是为了排遣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烦闷,或随意与同学们游戏文字而已,但时间一长,整个中学都知道自己学校里有一个少年诗人了。且说一个夏天,因为学校建在山谷,空气不流通,所以就特别闷热,别说学习,就连静坐也会汗流浃背,为了驱暑,师生几乎人手一把扇子。一 天,梁羽生打开自己的扇子时,突然产生了一种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他把扇子平铺在桌子上,提笔饱沾浓墨,先挥毫写下:“平中学生陈文统扇”,然后略一沉思,疾书一首七律:
平明残月透廉栊, 中酒前宵蒙不浓。
学剑闻鸡思起舞, 生心策马欲屠龙。
陈迹心头翻若浪, 文章眼底涌如虹。
统将旧事并刀剪, 扇散愁云醉太空。
梁羽生香扇赋诗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前来谈诗求诗的络绎不绝,梁羽生所住的宿舍倒好象成了墨香斋。梁羽生觉得好玩,往往有求必应,有情必发,使同学都能满意而归。
梁羽生此时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虽然他生性老实,循规蹈矩,但少年情性,当然并非落花无意。
且说梁羽生同班有一女生,与梁羽生同年,而且论起家世来两人还算得上远房表亲,恰巧和梁羽生是同班。这个小表妹秀外慧中,文雅娴静,喜爱文学,最喜欢《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一段,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颇有黛玉的风范,当然这并非她刻意模仿,而只是相似而已。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的大家闺秀现在在平乐中学读书,其修养远远超出周围的女孩子,即使一般男生,恐怕也不是她的对手,一时也有“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寂寞之感。对梁羽生她早有钦羡之意,也早就想接近,但苦于当时校规极严,且僻远山区,遗风最盛,特别象他们这种家庭的子女,从小接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所以虽然心抱好感,在实际行动上却不敢越雷池半步,发乎情,止乎礼而已。
从梁羽生这一面来说,他对这个表妹也是颇为欣赏,是那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知音之感。虽然两人平时很少交谈,但对表妹的聪明、风度自然不会不有所闻,但两人又都性情内向、矜持,结果失去了不知多少可以剖白心曲的机会。
梁羽生宝扇题诗,一番风流倜傥少年名士气度,不知多少女学生芳心暗许,深闺垂泪,表妹拘谨,当然不会象有些女孩子那样直白倾慕之意,但也一样芳心可可,对梁羽生的好感与日倍增,她也想让梁羽生为自己题一首诗,但一直羞于开口,直到这一学期放假,大家都急急忙忙往家赶,她才趁此人言稀薄的良机,在一僻静地找到梁羽生,拿出一个笔记本,秀目含情,双颊微红地请梁羽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题首诗。
梁羽生平时对别人的求诗总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但这次却犹豫了好久,仍不肯下笔,他不愿象为别人题诗那样草率,于是对表妹说:“让我回去好好想一想。”
第三天,梁羽生把笔记本还给了表妹,表妹打开一看,见上面题的是:
月色无痕,绿户朱窗年年绕;
仙姝有恨,碧海青天夜夜心。
表妹粗通格律。一看之下,顿时明白梁羽生为自己题的这首诗实是颇费心机。表妹名叫韦月仙,“月仙”两字让他浮想联翩,就以两字起首,写下这首与情与景与人融洽无痕的诗,虽然下联中用了李商隐现成的诗句,但因嵌合恰当,不但没有晦涩之感,反而是借月生辉,增色不少。
梁羽生此时为平乐中学名人,自然会有很多人关注他的行踪,特别是痴情的女学生,他和表妹这番外表看来平淡无奇的短暂约会当然也逃不过这些有心人的眼睛,于是他们添油加醋,故意宣扬,尽管本意只是让梁羽生这个他们心目中的风流名士更添色彩,但经过众多耳朵的传播,故事难免走了样,最后的版本竟是:因为梁羽生作诗对联出了名,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春心萌动,难以自拔,就用一双国色天香的玉手深情地捧着一条香巾,请梁羽生在上面题诗,而梁羽生对这位少女也早有相识恨晚之意,就把自己的一腔柔情化作香巾上的一首情诗。
当这个故事传到梁羽生耳里时,他不禁哑然失笑。但少年情怀,谁能说得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