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学》(新编本)的修订版。本次修订整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里相关模块,内容涵盖教育与教育学概述、教育功能、当代中国教育、当代世界教育思潮、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质及其培养、课程、教学、教学艺术与风格、班级管理等有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实践问题。本书适合作为教师教育各专业教育学课程教材,也适合中小学教育实践者阅读。
我们编写的这本教育学教材,于2007年首次出版,2012年修订,迄今已发行十余年。十余年间,这本教材一直被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和培训机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使用者的好评。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也在进入新时期。教育部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呈现出新的趋向。其中,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鉴于此,教育学教材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
遵循高等教育出版社“拟对部分原有优质教材进行修订,重新打造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形态教材”的要求,我们再度启动了对这本教育学教材的修订。这次修订工作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更新教材内容
充分吸纳教育学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最新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和更新。本版教材凸显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新变化,凸显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要求,凸显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在本版教材中得到了较充分的反映。
2.调整教材体例
按照新形态教材修订规范,对教材体例进行新的调整。各章前增设了导学系统,包含“学习目标”“知识导图”和“情境导入”。各章正文中用二维码关联了数字资源。各章后设有总结与练习系统,包含“本章小结”“实践·反思·探究”和“推荐阅读”。教材体例的调整,旨在促进教材体系的丰富性与完整性,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3.配合教师资格考试要求
力争覆盖本教材涉及的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考点,在相关内容的边白处链接了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考点,在书后用二维码链接了教师资格考试模拟练习题。本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需要。
4.配套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每章录制了知识点微视频,制作了扼要介绍各章主要内容和要点的PPT,同时还配有一些拓展性的数字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本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以此彰显出新形态教育学教材的新特点。
这次新形态教材的修订是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编辑的指导下进行的,也有赖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持续支持。策划编辑魏延娜女士对本次教材修订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也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对此,全体编写人员再度表达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各章作者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张乐天(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四章,魏峰(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第五章、第八章,王彦(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第六章,邓银城(湖北理工学院教授);第七章,王灿明(南通大学教授);第九章,范安平(上饶师范学院教授);第十章,邵泽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教材尽管已推陈出新,但还是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再次恳请使用者指正。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概述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当代中国教育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制度
第三节 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四章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第二节 全民教育思潮
第三节 教育思潮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第六章 学生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一节 学生素质与核心素养
第二节 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第三节 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第四节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五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第二节 课程开发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当代教学改革
第九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第一节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概述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表现与应用
……
第十章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主任的角色与任务
第二节 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
第三节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