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分期、特征、类型等做了系统介绍,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史料运用、学科建设做了深入阐发,在这个基础上,以近代化为主线,以大量近代建筑案例为依据,分外力主导、中国政府主导和民间自发三条线索分别考述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概貌,兼论近代中国的建筑技术以及建筑师群体等内容。本书对中国近代建筑史有自己独到的理论思考、宏观考察视角和研究框架。
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一时期(20世纪40-70年代),有部分综合性的著述问世:
梁思成先生于1944年完成的《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结尾——清末及民国以后之建筑”(《梁思成全集》第4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215-222页)曾论及中国近代建筑,可以说是较早的通史性述作。
1958年10月至1961年10月在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下进行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编纂工作,是中国关于本国近代建筑史首次较具规模的研究、编纂,完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初稿)(1959年11月,未正式出版)以及在其基础上缩编的《中国建筑史》第二册《中国近代建筑简史》(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年版)。
1 964年在香港出版的徐敬直所著《中国建筑之古今》[Gin-Djin Su,ChineseArchitecture-Past and Contemporary,The Sin poh Amalgamated(H.K.)Limited,1964],其中“当代中国建筑”(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部分,是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较重要的专述。
1979年7月,因应国内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需要,有学者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其中“第二篇中国近代建筑”基本为1962年《中国近代建筑简史》的翻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但内容大为简缩,其后多次再版。
上述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及综合性著述,为第二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今)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个基础甚为薄弱。
第二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延续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编写工作一直没有提上日程。
刘亦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系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城市规划史研究与教学。
第一章 绪论:中国近代建筑史及其教学
一、何谓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近代·建筑史”题解
二、“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简况
四、本书的篇章结构
第二章 中国近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一、中国近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方法撮要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史料类型及其运用
一、史料与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的关系
二、史料学概说
三、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的史料类别与运用举例
四、结论
第四章 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主线与分期
一、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主线
二、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第五章 外力主导下的近代化:近代外廊式建筑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一、“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我国外廊式建筑及其类型与分布
二、从外廊式建筑看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进展
第六章 外力主导下的近代化:殖民主义的影响(上)
一、“殖民主义”释义
二、殖民地城市和建筑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学术史的考察
三、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与建筑研究
第七章 外力主导下的近代化:殖民主义的影响(下)
一、近代长春城市面貌的形成与特征
二、“新京”规划所反映的政治思想及其演变:从“脱亚人欧”到“王道主义”
三、“新京”规划所反映的技术思想及其演变
第八章 外力主导下的近代化:基督教的影响(上)
一、基督教及其四次来华传教
二、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规划原则、建设内容和建筑风格
三、13所中国近代基督新教大学概览
……
第九章 外力主导下的近代化:基督教的影响(下)
第十章 中国政府主导的近代化:民族形式建筑与民族国家建构
第十一章 民间自发的近代化:主流之外的近代建筑发展
第十二章 近代时期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建筑团体和建筑传媒
第十三章 近代时期的建筑技术
第十四章 中心与边缘
第十五章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若干探索与趋向
第十六章 结论
本书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