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关系。近几年,PPP正在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掀起一场新变革。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指出:PPP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为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PPP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片区开发、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政府基础设施和其他共19类。
PPP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建设模式,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拉动经济增长等做出了贡献。积极推动PPP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对激发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推动国家治理模式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全国两会,互联网+和PPP模式同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加快开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的大背景下,集政府监管优势和社会资本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于一体的PPP模式成为当下我国经济新热点。PPP前景广阔,截至2016年6月末财政部PPP信息中心全部入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元,对PPP领域的各类社会资本是巨大的商机。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PPP项目已达1.3万个,投资额16.3万亿元,覆盖了绝大多数领域和地区。PPP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风险分担、利益共享、透明公开、全生命周期合作等创新管理理念,正逐渐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职能转变、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我国的PPP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现实情况下,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因其具备较强的融资和施工能力而正在加大对PPP项目的运作,推动企业自身从过去传统的单一施工逐步转型为投资、建设、运营的全流程综合运营管理模式。其中,PPP项目又有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转让运营移交(TOT)、租赁运营移交(LOT)、改建运营移交(ROT)等不同的运作方式。但在国家层面,有关PPP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在企业层面,相关管理工作也在摸索积累经验之中。PPP改革是国家的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改革,不可急躁冒进,必须抓规范、控风险、可持续。
当前,在观念认识转变尚不够到位等主观因素和政策法规亟待完善、执行不力及市场尚需培育等客观因素的交织下,PPP改革进程中出现了借PPP之名变相融资、重建设轻运营、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物有所有值评价流于形式、风险分担不合理等问题,可能引发诸多风险隐患,必须加强监管,严加防范。PPP项目的成功目的在于合作共赢,关键在于管理。本书从影响PPP项目成败的主要因素问题着手,尤其对项目的合同条款管理、融资风险及财税处理事宜做了着重讲解,合理举证,并列举若干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比如目前PPP行业推广的市政、生态、创新及一带一路项目,案例条理清楚,可读性强。
本书抓住了当下我国操作PPP模式的行业重点、模式重点、政府和社会资本关心的重点,无论实务还是举例都有利于读者按照不同需求学习使用。本书可作为相关政府决策部门、社会资本及其他PPP模式参与主体等专业人士参考工具书。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资料。在此,特向这些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由于时间所限,书中纰漏及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